我知道在中國,每個年輕人都想變成郎朗……學琴的目的并非一定要成為明星,而是找到屬于自己的路徑。來青參加2012年國際音樂大師巡演暨青島首屆青少年鋼琴大賽的著名鋼琴家、歐洲青少年音樂賽事聯盟主席FrankRe-ich,昨天下午在青島牛津國際公學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這位致力于音樂普及和推廣的鋼琴家看來,音樂比賽培養的不是明星,而是更加緊缺的觀眾。
到青島尋找優秀比賽選手
FrankReich任主席的歐洲青少年音樂賽事聯盟,從起步到今天,經歷了40個春秋。現在其旗下擁有在歐洲各個國家舉辦的不同門類的器樂賽事60項,而在參賽選手中,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面孔。這其中FrankReich最愿意提到的名字是郎朗。在郎朗僅有的兩次國際參賽經歷中,除了一次俄羅斯之行,還有一次令之在歐洲嶄露頭角的比賽,就是該賽事聯盟的艾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12歲的郎朗在那次比賽中奪冠。
正因為FrankReich的出席,本次青少年鋼琴大賽有了一個更加耀目的主題歐洲青少年音樂賽事聯盟的中國選手海選。對中國琴童有更高期許的FrankReich希望能從比賽中選拔出更多優秀選手,推介給歐洲國際賽事,使這些孩子有更多展現與累積經驗的機會,這也是聯盟的職責之一。
他特別提及曾經在青島發現了一名擁有潛力的7歲琴童,女孩兒在他的推薦下,已將演奏帶寄往德國,參加一次國際比賽的初選。他特別告訴記者,在歐洲,所有的賽事都擁有同一個原則:組織者與評委會成員的分離,因此,他只有舉薦權,而沒有評比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本來就沒有量化指標的比賽的相對公平性。
每個人都應該學一門樂器
我知道在中國,每個人都想變成郎朗。我必須說,別模仿郎朗,學琴的目的并非一定要成為明星,而是找到屬于自己的路徑。FrankReich認為,不僅對于年輕人,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一門樂器,這會對你理解和欣賞音樂很有幫助。學習樂器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明星,而是一種人與人的自然地分享與交流。
在歐洲,我們已經有太多音樂家了,我們更需要的是愛樂的人,能夠去到音樂會現場欣賞并與他人共同分享音樂的人。FrankReich說,我們必須要關注觀眾的成長,否則,再過50年或是100年,音樂就會被人忘記了。
孩子的前途我無法判斷
如何來判斷一個學琴的孩子未來能否成為音樂家?面對記者的提問,FrankReich將雙手一攤,長舒了一口氣,這的確是個好問題,但是我只能告訴你,我不知道。
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在音樂賽事中,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表現出對音樂特別敏銳的潛質和才能,但是在若干年之后,他卻并沒有展開他的音樂生涯。而相反,那些最初表現平平,甚至沒有參加過任何賽事的孩子,后來卻成為出色的音樂家。他以郎朗為例,提及這位目前在西方最炙手可熱的年輕的中國走出去的鋼琴家,其實也只不過參加過兩項國際鋼琴賽事。
我在郎朗12歲的時候第一次觀看了他的演奏,他那時便已展現出了音樂家所應具備的氣質。但像郎朗這樣能夠使少年時代的音樂潛能保持存活至今,真的是少之又少的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