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孩子有無天分,不管孩子是否資質一般,我們做父母的責任是要觀察孩子,觀察他的性格、興趣、特點等,根據觀察到的種種情況來因勢利導。我們不能和別的孩子作比較,不能因為別的孩子怎樣,所以就要求自己的孩子怎么樣。別人的孩子可能這樣要求不算過分,但是你的孩子這樣要求可能就過分了;反之亦然。所以要基于自己孩子的特點和能力,切不可人云亦云。攀比的結果只能是父母焦慮,孩子焦慮。
1最近發展區:父母可以用來把握分寸的工具
那么我們的引導和要求怎么才最適合孩子呢?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他指出,孩子有一個現有的發展水平和可能達到的水平,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我們的引導和教學就在這個最近發展區進行。逐步給孩子挑戰,合適地引導,從最近發展區的下限,慢慢提高到最近發展區的上限。這個過程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見影的,所以父母要有耐心,要仔細觀察,透過表面的現象去把握住孩子真正的水平和能力,才能做到因勢利導。
我根據孩子的感受又引申出三個區:舒適區、挑戰區和恐慌區。
舒適區,等同孩子現有的發展水平。當孩子處在這個區域時,他最舒適了,因為他已經全都學會了。
挑戰區,即最近發展區,意味著孩子會受到挑戰,讓他在現有水平上逐步提高。因為設定的目標是基于他現有水平的,所以孩子的感受是躍躍欲試的、積極的。這當中會有一些挫折和挑戰,如果父母引導得當,孩子會全力以赴,達到符合自己能力的最好狀態。
恐慌區,在這個區里,孩子常常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即使很努力也不行。這時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甚至有恐慌的情緒,孩子無法面對挫折,這是和挑戰區最明顯的區別。
2.父母的責任:讓孩子走出舒適區,進入挑戰區
很多父母說,我們家孩子挺聰明,其實各方面表現也都挺不錯,但是我知道他沒有使出全力,沒有做到最好,馬馬虎虎糊弄過去就算了。
很多孩子喜歡待在安全區里,因為它保護了他們不必承受失敗帶來的痛苦,以及追求成功的壓力。這往往是父母的態度造成的。有研究表明,孩子對失敗的害怕往往在5至9歲期間受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害怕失敗,那么孩子往往也害怕失?。蝗绻改附洺W尯⒆油瓿梢恍┠芰ι羞_不到的事情,孩子從中學習到的是對失敗的恐懼。
有些父母不由自主地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予獎勵,比如和孩子一起慶祝,給孩子買東西;而在孩子表現不太好的時候卻和孩子一起生氣、傷心。家長不知道怎么真正引導孩子面對困難,孩子只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消極情緒,而感受不到真正的愛。這樣的孩子往往變得低自信,害怕失敗,所以他的內在動力是盡量避免失敗。甚至這些孩子還會害怕更好的成績,因為如果得到更好的成績,父母對他的期望立刻也隨之提高了,這樣的期望讓孩子無法承受。
所以,父母的責任是鼓勵孩子勇敢地走出舒適區,接受合適的挑戰,進入挑戰區。
3 孩子害怕失敗源于家長的“完美主義”
很多孩子害怕失敗,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失敗和成功的相互關系。失敗的人不會永遠失敗,成功的人是經過很多失敗的體驗,從失敗中通過學習才獲得成功。
首先,從小要培養孩子認識成功和失敗的價值。當孩子有挫折的時候,要引導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從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學到什么,哪里可以再提高,怎么提高。把孩子悲傷或者郁悶的心情轉移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上,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學會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當他們獲得進步以后,除了稱贊他們所做出的努力,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還要讓他們理解獲得成功背后需要哪些品質和行動,而不是泛泛地說“你很聰明,你很努力”這類空洞的話。
第二,幫孩子進行目標分解,把一個大目標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誰都不可能一下子達到大目標,要是孩子總達不到目標,確實會很沮喪。但分成小目標后,孩子通過努力和思考做到了,往往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增強信心,也會越來越愿意接受一些新的挑戰。
第三,讓孩子對“錯誤”抱有正確的看法。父母常常迫不及待地去指出、糾正孩子的錯誤,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信息:錯誤是不好的,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很多孩子對自己出錯很不能容忍,對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很抗拒,拒絕聽。這樣就沒有辦法從錯誤中學習而進步。
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破除這種沒必要的“完美主義”。我家兩個孩子,我從小就跟他們說,爸爸媽媽都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會出錯。而且我不失時機,只要有錯就跟他們這么說。我們的老師也很配合,鋼琴老師偶爾也有口誤,看錯譜,我們就說:老師也是普通人,老師也會出錯;看,老師現在看清楚了,改過來了。慢慢孩子就接受了這種理念,出錯沒什么可怕的,關鍵是出錯以后我們要改過來,從錯誤中學習。
4 注意不要過火而進入恐慌區
當孩子在挑戰區的時候,父母不要讓勝利的果實沖昏頭腦,不要一下子對孩子的期望超過現實的能力。如果孩子一有點進步,就立刻加壓加碼,可能孩子受不了壓力,又會退回舒適區或者進入恐慌區。進入恐慌區的孩子,其實已經很努力,很想達到父母的期望,可當他們認為父母的期望超過了他們現有的能力,所以不管他們怎么做都達不到目標。這時候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很恐慌,無法面對挫折。如果父母看到一些現象,就要思考是不是逼迫孩子太過分了。比如,孩子變得對自己的錯誤無法容忍;對自己要求完美;考試或者表演之前極度焦慮;對學習和參加的活動完全沒有興趣等等。這些都是孩子發出的一些信息,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一些言行和要求。
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傳遞正確的觀念和信息,仔細觀察孩子,積極和老師溝通,找到孩子發展的3個區,盡量讓孩子在挑戰區里發揮最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