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音樂的孩子,不僅能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有著高尚的情操,學壞的幾率會很小。父母們,何不用音樂裝點孩子的童年,給他們一個美好的人生起點呢?
Irene和jake是對名人夫妻,自從寶寶出生以后,他們就認真地教養孩子,這樣煞費苦心地一路走來,積累了很多"酸甜苦辣"的經驗,所以我們特別邀請Irene開辟了這個專欄,慢慢訴說她的教養法寶。
如果你喜歡搖滾樂、爵士樂,聽了之后能讓你心情愉快,那就沒必要一定要聽古典音樂,而且還要是莫扎特的音樂。所謂的莫扎特效應已經被證實是無效的。
聽覺是人類感覺系統中最早形成、最后離開的一種感覺。胎兒在7個月時就已經有了聽覺,一出生就能分辨聲音的來源,有基于此,現代父母把不輸在起跑線的時間提前到了懷孕期。打娘胎起就讓孩子聽胎教音樂。希望能夠把握住任何一個創造天才兒童的機會。
莫扎特效應無效
胎教并不是為了不輸在起跑線,而是為了讓孕婦心情愉快。當媽媽保持平和的心情時,免疫系統功能增強,孩子就會比較健康,這才是重點。如果你喜歡搖滾樂、爵士樂,聽了會讓你心情愉快,那就沒必要一定要聽古典音樂,而且還要是莫扎特的音樂。所謂的莫扎特效應已經被證實是無效的。
1993年,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的心理學家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報告,他們發現莫扎特的音樂能讓學生的空間推理能力得到增強,很快,這個發現讓莫扎特CD 供不應求,爸爸媽媽每晚都在孩子床頭放莫扎特的音樂,許多幼兒園也開始特別標榜古典音樂的教學環境。但是到1999年之后,在心理學期刊上又有文章指出,他們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再去測試,卻無法得到同樣的結果,他們也是讓學生聽現代音樂或聽故事,結果測驗3組學生的智力水平并沒有太大差異。
音樂讓人輕松
最近有朋友問我:你兒子的節奏感很好,對音樂很敏感,你是不是讓兒子特別做了什么功課,還是聽了莫扎特?其實,給寶寶聽什么音樂并沒有絕對的標準,只要是寶寶感到放松愉快就可以了。如果你還不知道胎兒對哪一種音樂有感覺,那么可以把耳機放在肚皮上,看看躁動中的胎兒會不會因為某種音樂而安靜下來。
營造音樂環境很重要
我們家幾乎一天24小時都有音樂,音樂環境很重要,從一認識我先生,我就發現我們的習慣一樣,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旅行,我們都離不開音樂,甚至到社區去游泳,先生也會拎著手提音響下去。
現在,我們的習慣已經讓兒子對音樂形成了很強的敏感性,而且我發現,在特定的時間放特定的音樂,他就知道該吃飯了、該收玩具了、該睡覺了等,看來潛移默化地熟悉音樂真的很不錯。
帶孩子玩音樂
帶孩子去上音樂課,是為了讓他享受到合奏的樂趣和認識樂器,所以,最主要的還是要先培養孩子平常就沉浸在音樂中的習慣。先生從英國回來之后,我們常上網設定在BBS 的Classic FM 。那是一個很有水準的電臺,順便可以聽聽地道的英語,這樣比放CD 省事又一舉兩得。在兒子兩歲的時候,我帶他上過系統的音樂課,聽故事玩音樂。后來我在家里也陪他利用各種可以發聲的器具玩節奏,其實,父母不需要音樂基礎也可以帶孩子打打拍子,從一小節開始,你一次他一次的輪流,無形中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背誦記憶練習。
我們不限制音樂類型,因為吸收大量不同形態的音樂是有益的,無論何種背景的音樂家,其宗旨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希望豐富你的生活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