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學是由教師——家長——學生三個環節構成的。心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二至七歲的兒童一般是沒有自我意識的,不可能很好地從理性上明白自己學琴的目的,練習中也不可能對自己提出目標,找出辦法。因此,家長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講,孩子學習樂器的演奏也是考驗家長耐心程度和對子女教育的觀念、管理方法的正確與否的過程。當然成功的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用心和策略。
對子女的前途有很高的期望值,對子女的教育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否做一個好家長,會直接影響到孩子能否順利入門。有的家長是為了圓自己的音樂夢而讓孩子學琴,這樣的家長常常會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是個天才;有的家長一手包辦,恨不得替孩子練琴,替孩子數拍子,在孩子讀譜的時候,替孩子報音名、唱名;有的則放任自流,姑息遷就,一點點小事就請假不來上課;有的家長堅信勤能補拙,堅持原則,要求孩子定時定量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家長的思維定勢和行為習慣雖然很難改變,但只要有積極的心態、端正的學習目的,并注意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是會收到良好效果的。
首先家長應意識到培養孩子學琴是一件很苦的事,需要一家人為此忙碌,風里來、雨里走地接送孩子學琴。假如你只是陪練就覺得很枯燥,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學琴。這樣你會體驗到孩子所面臨的實際困難,也能夠真正聽懂老師對孩子的要求,還能有效地對孩子進行督促,而不是一般性的號召。筆者曾見過很多的家長認為學琴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將孩子送到老師那里就完事了。這對于一個已經有一定學習經驗的孩子來講是可以的,但對于年齡很小的孩子來說,那可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因為孩子沒有自制能力也不可能將老師講的東西完全消化得了。這時候家長應該和學生一起學習,幫孩子記錄學琴的筆記,以備回家回顧。有的家長在孩子學琴的時候不自覺地幫倒忙,一會給孩子水喝,一會給孩子做點別的事情,無情地打斷老師的講課。更有的家長在孩子上課的時候,在一邊旁若無人地玩弄自己的手機。這樣的做法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家長要給孩子做出榜樣,要為兒童記下他自己不能記下的內容,幫助孩子牢記老師的要求。
其次家長要切忌在孩子面前說自己不懂音樂,也學不會音樂的話。兒童都崇拜自己的父母,他崇拜的人都學不會的事情,他怎么能學會呢?他的畏難情緒會一下子變大。要和孩子一起對此表示極大的興趣和信心。這一點是廣大家長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很快樂的,我們應該學會享受這一過程,珍惜這一過程給我們帶來的愉快和成就感。只有這樣孩子的學習才能有后勁,才能堅持學習下去!
再次是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要抑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以免對兒童產生負面影響。切忌打罵孩子,打了、罵了,練習也就完了。孩子屈服了,但人格扭曲了。有的家長由于對孩子學琴的目的不明確,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不科學,價值觀不正確,又急于讓孩子出成績,對待孩子簡單粗暴,這只能使孩子厭惡學習,討厭樂器,最后終將是一場空。
不要貶低孩子的成就,要夸獎孩子,要養成鼓勵孩子的習慣。想想有誰愿意和一個指責他的人在一起呢?在讓孩子練琴的時候,不要采用計時制,他們會想各種的理由,一會拉屎、撒尿,一會喝水拖延時間;也不要采用計件制,孩子會越練越快,潦草收場。初學琴的時候,家長應自始至終地陪著他,并耐心地指導孩子按老師的要求練琴。
一次正確的練琴是多方面的,節奏要準確,音要彈對,手的姿勢要正確而不能走樣。讓孩子多回憶老師的樣子,多模仿,和孩子一道回憶老師的要求。遇到錯音,不要立即給他糾正,要讓他自己去找到彈錯的音,家長起一個提醒的作用。時間長了就能夠及時地辨別出哪是錯音了,孩子的聽音能力也提高了。還要培養孩子的音樂愛好,要讓孩子感到學琴是一件很重要很快樂的事。當孩子有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后,不用家長督促,孩子就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另外,當孩子練琴的時候家里一定要安靜,盡可能地避免人來人往!
其實學琴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過程應該是美麗的難忘的,克服一個個技術的難關更是快樂的。家長不應該將最終的結果當作學琴的目的,其實快樂的學習過程就是最好的學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