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7年,塞巴斯蒂安·埃拉爾兄弟制造出法國第一臺鋼琴。埃拉爾兄弟之所以被譽為世界鋼琴制造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就在于其制造出第一臺鋼琴后,不斷地從鋼琴的內部結構的各方面進行改造和創新,尤其是在1809年,埃拉爾兄弟在調音釘上采用藻木阻滯套管來加強琴弦的壓力和一種擊弦機雙滾子半直進擒縱機構的復合擊弦機,可以使小槌迅速地重復擊弦,從而在鋼琴上彈奏各種復雜的樂曲,同時也奠定了現代三角鋼琴擊弦動作基礎。至今,三角鋼琴還在使用這種結構形式。鋼琴質量及音色的不斷提高和完美,在1851年舉辦的偉大的鋼琴藝術展覽會上,受到了廣泛的贊譽。1855年埃拉爾鋼琴在巴黎博覽會上獲得金獎。鋼琴也從那時起就榮登音樂王冠的寶座,始終沒有被撼動。
十九世紀上半葉,許多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像門德爾松、肖邦、貝多芬、索斯特等都非常青睞埃拉爾鋼琴。1809年,埃拉爾兄弟在巴黎送給貝多芬一臺埃拉爾鋼琴,貝多芬如獲至寶,一直使用至生命的終結。1837年,索斯特運用埃拉爾鋼琴的雙擒縱器機械裝置技術,創造出他的偉大作品《但丁奏鳴曲》,并在埃拉爾音樂廳使用埃拉爾鋼琴舉辦個人鋼琴演奏會并大獲成功。肖邦對埃拉爾鋼琴也非常喜愛,他在旅居意大利期間,曾偷偷地買通海關,把埃
拉爾鋼琴帶進了意大利,使用了十三年之久。
鋼琴是一個體積大,體量重的超大型樂器,也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藝術品,使用壽命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每臺鋼琴都要經過維修是很正常的現象。一般鋼琴擁有者都要對鋼琴進行定期維修,經常彈奏或專業的鋼琴家對鋼琴的演奏效果和性能要求更嚴,定期維修的周期更短。
鋼琴維修是項專業性、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這行業工作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就是對鋼琴機械構造及零部件的修理和配置;再一類就是對鋼琴調音。
鋼琴有8000多個零件,鋼琴維修師要掌握每個零件的性能和其在整個鋼琴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這些鋼琴機械構造的基礎知識。
從事鋼琴維修行業的人員,必須具備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素質和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韌勁,還要具備心靈手巧,悟性靈感等天賦。當時中國的寧波人,以自己的勤勞靈巧和通曉外語,博得了像羅辦臣洋行、摩德利洋行的器重,被大量招聘為員工,掌握了沒有接觸洋務運動的普通中國老百姓根本不可能掌握的技術含量極高的新的勞動技能,他們所獲得的勞動報酬遠遠高出普通的中國其他勞動人民。
天津市和北京市也先后開設了羅辦臣洋行、摩得利洋行,我父親及其外甥周永奎、周永華兄弟、王品甫,內弟邱海善等也陸續進入了這兩個洋行工作。這樣在天津就形成了以我外祖父邱炳賢及其弟邱根榮,我姑父王長林及其弟王阿由及我父親義父林先生為代表的寧波人,作為鋼琴維修行業的第一代人,帶領著包括我父親丁世杰及義兄弟林阿根、內弟邱海善,外甥周永奎周永華、王品甫及同是寧波人的陳潤于慧德等寧波人為代表的鋼琴維修行業的第二代人,在天津市及整個中國北方的鋼琴維修行業嶄露頭角,他們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直到解放后的20世紀60年代,30多年的時間里,一直控制著天津市乃至中國北方地區的鋼琴維修市場。
作為鋼琴維修行業的第一代人,我的外祖父邱炳賢(1898-1982年)是鋼琴維修行業杰出的傳奇式人物,他的鋼琴維修技術全面超群,除了鋼板的金屬零部件外,其他零部件全能夠自己動手制造,幾乎可以自己制作一臺完整的鋼琴。他的調音技術,更是出神入化,速度奇快,音律精準。他為人倔強,誠實守信,是至今唯一能夠承諾經他手調音后的鋼琴半年之內不掉音,不走調的調音師。他的技術高出所有同行一大截。60多年的時間里,沒有人能夠超越他,就是今天,可能也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水平。
我外祖父的耳音極好,并有極強的樂感。他的耳音和樂感可以說達到了專業聲樂教授和指揮家的水平。他的這種天賦為他掌握標準的調音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每次調音時,只要聽你把鋼琴所有的鍵盤彈奏一遍便可以聽辯出各音調存在的毛病,并能清楚的記住每個需調音弦的位置,打開琴蓋就能準確、迅速地找到。他的手感極好,力道適度,擰轉弦銷一次到位,沒有多余或重復的動作。速度快,音調準,使用持續的時間長。凡經過他修過和調過音的鋼琴,他全用英文在總檔后面簽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確保半年不掉音,不走調。
在中國人剛步入鋼琴維修行業的時候,英國人認為,中國人只能干鋼琴維修,不能干調音。所以,只要是調音,英國人必須自己親自動手,從不讓中國人插手。
而以我外祖父邱炳賢、邱根榮兄弟及我姑父王長林為第一代人出色的調音技術讓英國人麥肯基(當時總管鋼琴調音的英國工程師)贊不絕口。隨后,以我父親丁世杰、舅舅邱海善、叔叔林阿根、表兄周永奎、周永華、王品甫為第二代人,也逐漸地掌握了調音技術。英國人不得不承認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靈感悟性。
我外祖父邱炳賢,當時稱為大邱(其弟邱根榮被稱為二邱)的調音技術,在天津市乃至中國北方,包括英國調音師在內,一直公認為是首席調音師。英國人對他的絕技感到不可思議,竟派人到他家中當學徒。洋人到中國人家中當學徒,同樣也讓當時的中國人感到不可思議。那時侯,鋼琴已經大批涌入中國,在天津市除了教會、學校、幼稚園擁有鋼琴外,很多私人家庭也擁有了鋼琴,尤其是在租界地段內,如按人口比例計算鋼琴擁有量,可能比現在還要高。因此,鋼琴維修業務非常繁忙。王長林帶著我父親及周永奎、周永華、王品甫、林阿根等人,不但負責本市的鋼琴維修業務,還要到北京、沈陽、青島等外地去修琴。像在北京城,包括溥儀皇帝的王府的琴,總統府的琴,沈陽張學良大帥府的琴,都去修過。我外祖父去北京修琴怕受日本兵欺負,教會就派領事接送。
我的父親丁世杰,沒有開設樂器行,一直是獨自單干,有時到幾家親戚的琴行幫忙。天津解放不久,就應聘到當時尚在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工作,是中國第一批被中央音樂學院聘任的鋼琴技師。幾年后中央音樂學院遷往北京,我父親身患重病(胸膜炎和哮喘),沒能隨院遷往北京。在天津養病,后來參加亞開樂器廠,1956年隨亞開合并到天津樂器廠。
我的大哥丁華明,是1954年與陳君根、張善德同時期進入亞開樂器廠學徒,與此前進入亞開樂器廠的王海度、李文忠、宋希文以及新中國樂器廠的王新義、李永法等人都成為鋼琴維修業的第三代人。這一代人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具有開拓進取的精神,不只停留在鋼琴維修的行業上,而是在創造當時全國第一的鸚鵡牌手風琴、風琴后,并開始創造自己的品牌鋼琴。上世紀60年代后期包括已經試制出樣品,后因文化大革命開始而下馬。
今天在這里就我所了解的天津市鋼琴維修行業的點滴歷史情況做一介紹。昔日鋼琴維修的第一代人早已作古,第二代人除了年已82歲高齡的我的表哥王品甫臥床不起外,其他人也已過世,就是第三代人也有一些人去世。他們曾默默無聞地創造過天津市及中國北方地區鋼琴維修行業的輝煌年代,為我國鋼琴行業做出過重要貢獻。今天我們在這里做的一些事情,也算告慰已經去世的第一代人的在天之靈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富民強國的發展道路必將極大的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鋼琴也將會越來越多地涌入普通百姓的家庭。鋼琴維修人員必將成為社會的熱門人才,鋼琴維修行業一定會迎來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