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周末,在容縣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小提琴開音音樂會。由新加坡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金力奏響的那把小提琴的來歷,讓筆者頗感興趣——
兩年前,廣西音樂制作人李漢金托人從德國淘回一架古鋼琴琴殼,打算叫木工改裝成藝術書架。錄音師楊四平見到這架琴殼時,發覺音板木材紋理細致均勻,與冰河時期生長于阿爾卑斯山脈的云杉極為相似。廣東著名小提琴制作師李雄最終確認了楊四平的判斷,稱這架琴殼的音板是制作提琴面板的最佳材料。于是,古鋼琴琴殼音板最終被改制為小提琴。
鋼琴雖已解體,美妙的音樂卻又由小提琴重新奏響!
音樂會結束時,演奏家金力由衷贊嘆:這把小提琴音色清澈優美,音頻幅度大,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很期待用這把小提琴與廣西音樂人合作錄制唱片。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在時光中奏響,隨時光的流動轉瞬即逝,必須通過錄音保存下來,才能流傳于世。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由于錄音技術發展滯后,大量優秀音樂作品沒能流傳下來。音樂研究專家為此感嘆:中國古代音樂史是一部‘無聲’的歷史!因此,在搶救老藝術家音樂作品和正在逐漸消亡的地方民族音樂方面,音樂制作人更感覺到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談起音樂制作和欣賞的名琴魅力,楊四平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他認為,音樂是由音與樂組成的,先有音,后有樂。只有完美、和諧的音色,才可能打動聽眾,讓人陶醉其中,產生愉悅的感覺。為此,一流的演奏藝術家,無一例外都會對音色絕美的名琴情有獨鐘。
其實,容縣音樂制作人近年收集的斯坦威、貝希斯坦、博蘭斯勒等著名鋼琴對著名演奏家、藝術家所產生的吸引效應,已經初見成效。
2013年,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年過八旬的巫漪麗在容縣與李漢金、楊四平合作錄制鋼琴演奏專輯《一代大師·巫漪麗》。其中,《一代大師·巫漪麗2》榮登當年十大發燒唱片榜,標志著廣西唱片音樂制作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容縣真武閣為當地民眾演奏時,巫漪麗曾如此評價身旁那架來自德國的古鋼琴:它擁有生命力和感悟力,能把我融入音樂的每一份細微感情都準確表達到位!
上海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家、作曲家朱林蕾于2013年6月慕名而來,用斯坦威鋼琴奏響汲取容縣民族音樂精華創作的《容州音畫》。容縣人驚喜地發現:容州都嶠山的壯美、古閣臺的雄奇、繡江兩岸人民生活的歡愉,在鋼琴語言的描述下竟是如此美妙動人。
談起最初收集世界名琴的動機,李漢金有一段難忘的記憶:2002年,一場中美鋼琴文化交流音樂會預定在南寧舉行。當時,音樂會組織者邀請了多位世界一流鋼琴家。但這場音樂會卻因為找不到適合的上檔次的鋼琴最終不得不臨時改選曲目,讓組織者十分尷尬、遺憾。此后,廣西沒有適合大師演奏的鋼琴這一狀況一直困擾著李漢金,他開始留心收集名琴。
在小提琴開音音樂會上,談起名琴與音樂的關系,李漢金對筆者坦言:我不是收藏家,而是音樂制作人。收集名琴的目的,不是為了升值獲利,而是為了將它提供給國內外一流的演奏家、藝術家,通過名琴美妙的音色,將我們民族最美妙的聲音傳遞給大眾。
這,正是名琴最大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