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走進大劇院”漢唐文化國際音樂年重要活動——“邂逅俄羅斯鋼琴學派的浪漫——季拉拉·德米特里耶娃鋼琴獨奏音樂會”,4月18日將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當代俄羅斯鋼琴學派主要代表之一季拉拉•梅吉朵夫娜•德米特里耶娃,演奏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上海大劇院即日起正式對外售票。
俄羅斯鋼琴演奏在國際上一直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并自成一派。整個20世紀中,這個學派幾乎成了鋼琴演奏的代名詞。安東•魯賓斯坦、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斯維亞托斯拉夫•特奧菲洛維奇•里赫特等都是鋼琴演奏史上的標志性人物。俄羅斯鋼琴演奏的顯赫聲名,得益于演奏大師在鋼琴教學中堅持嚴格的手指基礎訓練,重視鋼琴教材的母語化,并且強調手指的獨立性與音樂表現力,從而攻克了無數技巧的難關,獲得了非凡的成就。
季拉拉•梅吉朵夫娜•德米特里耶娃是俄羅斯鋼琴學派主要代表之一,也是俄羅斯功勛藝術家、演奏家、教育家。曾擔任俄羅斯圣彼得堡音樂之春國際器樂大賽評委會主席,俄羅斯圣彼得堡冬季音樂節國際器樂大賽評委會主席。她不僅僅是一位鋼琴演奏家,而且還是一位羽管鍵琴、鋼片琴、管風琴的演奏家,至今已經舉辦了近300場音樂會,與其長期保持合作的音樂家包括國際小提琴大賽冠軍拉金斯基、圣彼得堡劇院音樂家波本-施密特、俄羅斯國家功勛音樂家薩斯諾夫斯基。
18日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的音樂會上,德米特里耶娃將演奏柴可夫斯基創作《杜姆卡》。“杜姆卡”又稱沉思曲,也可以譯成“悲歌”,最初是流傳于烏克蘭和波蘭地區的具有敘事性質的民歌,而后在斯拉夫民族地區廣泛傳播。該體裁常常包含兩個具有對比性質且交替出現的部分:哀傷憂郁與激情快速。這部《杜姆卡》作于1886年,充滿濃濃的憂傷之情。作品一開始就充滿了灰色的基調,緩慢進行的旋律之中透出一種沉重之感,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描繪俄羅斯的晚冬之景。隨后,作品以舞曲的風格進入了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的傷感風格形成了對比。附點、切分等舞曲性的節奏將作品帶入到歡快、熱烈的氛圍。鋼琴快速的跑動、有力的和弦展示出該作品高超而復雜的演奏技巧。作品的第三個部分又回到憂傷的情緒之中,對第一部分進行了再現。德米特里耶娃還將演奏《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這是拉赫瑪尼諾夫在其黃金創作時期所作的鋼琴作品。下半場奏響的拉赫瑪尼諾夫《沙龍小品集》創作于1894年,由七首不同體裁的鋼琴小品組成,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風格氣息。
俄羅斯鋼琴演奏在國際上一直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并自成一派。整個20世紀中,這個學派幾乎成了鋼琴演奏的代名詞。安東•魯賓斯坦、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斯維亞托斯拉夫•特奧菲洛維奇•里赫特等都是鋼琴演奏史上的標志性人物。俄羅斯鋼琴演奏的顯赫聲名,得益于演奏大師在鋼琴教學中堅持嚴格的手指基礎訓練,重視鋼琴教材的母語化,并且強調手指的獨立性與音樂表現力,從而攻克了無數技巧的難關,獲得了非凡的成就。
季拉拉•梅吉朵夫娜•德米特里耶娃是俄羅斯鋼琴學派主要代表之一,也是俄羅斯功勛藝術家、演奏家、教育家。曾擔任俄羅斯圣彼得堡音樂之春國際器樂大賽評委會主席,俄羅斯圣彼得堡冬季音樂節國際器樂大賽評委會主席。她不僅僅是一位鋼琴演奏家,而且還是一位羽管鍵琴、鋼片琴、管風琴的演奏家,至今已經舉辦了近300場音樂會,與其長期保持合作的音樂家包括國際小提琴大賽冠軍拉金斯基、圣彼得堡劇院音樂家波本-施密特、俄羅斯國家功勛音樂家薩斯諾夫斯基。
18日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的音樂會上,德米特里耶娃將演奏柴可夫斯基創作《杜姆卡》。“杜姆卡”又稱沉思曲,也可以譯成“悲歌”,最初是流傳于烏克蘭和波蘭地區的具有敘事性質的民歌,而后在斯拉夫民族地區廣泛傳播。該體裁常常包含兩個具有對比性質且交替出現的部分:哀傷憂郁與激情快速。這部《杜姆卡》作于1886年,充滿濃濃的憂傷之情。作品一開始就充滿了灰色的基調,緩慢進行的旋律之中透出一種沉重之感,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在描繪俄羅斯的晚冬之景。隨后,作品以舞曲的風格進入了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的傷感風格形成了對比。附點、切分等舞曲性的節奏將作品帶入到歡快、熱烈的氛圍。鋼琴快速的跑動、有力的和弦展示出該作品高超而復雜的演奏技巧。作品的第三個部分又回到憂傷的情緒之中,對第一部分進行了再現。德米特里耶娃還將演奏《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這是拉赫瑪尼諾夫在其黃金創作時期所作的鋼琴作品。下半場奏響的拉赫瑪尼諾夫《沙龍小品集》創作于1894年,由七首不同體裁的鋼琴小品組成,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風格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