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享譽國際的著名鋼琴演奏家盛原于北京音樂廳演出的獨奏音樂會——水中倒影:色彩演繹印象德彪西,圓滿落幕。在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中,盛原二次重回舞臺謝幕依舊未能按捺住現場觀眾的激動,不得不再返場加演了一支曲目。最后,盛原邀請唐凌先生(此次音樂會與他合作的攝影藝術家)出場,二人共同在雷鳴般的掌聲中走下舞臺。整場音樂會從7點30分開直到10點15分結束,間歇處觀眾亦多次報以雷鳴般鼓掌,整個過程十分圓滿順利。
此次音樂會以攝影藝術與音樂藝術結合的視聽形式出演,體現了當代藝術在追求各門類藝術間很好結合的發展趨勢。藝術是相通的,對一種感覺器官的刺激可以引起其他感覺的感覺這種心理現象被稱為聯覺。可以說,我們的藝術傳統中從不缺乏尋求不同門類藝術間的融合匯通。比如,中國古人對文學與繪畫追求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意境。此次演出中大屏幕上一組組影像畫面伴隨著流動的音響不斷變換,在音響與光影的交織中每一位現場觀眾都切身感受到了視聽聯合的審美體驗。
對于此次音樂會的形式筆者認為很值得簡要一提,印象派音樂最初本是源于視覺藝術領域。十九世紀末,一些音樂家受印象派畫家技法的啟發,開創了一種有著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色調變化的音樂風格,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無疑是印象派音樂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被公認為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他的創作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攝影雖與繪畫不同,但其屬于視覺藝術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盛原此次的演出形式可以說是有著追根溯源的意義的。
音樂會分上下二個半場進行,當曲目《德爾菲舞女》的第一個音從藝術家指尖流出時,大屏幕上的影像分秒不差同時出現在舞臺正前方。觀眾的視聽感覺頓時被美妙的音響和畫面攫住。上半場主要演奏了德彪西的前奏曲第一集,下半場主要演奏了貝加瑪組曲、意像集第一集和歡樂島,總共涉及《亞麻色頭發的少女》、《月光》、《飄蕩在晚風中的聲音和香味》、《原野上的風》等二十多首經典曲目。僅從這些曲目名字便可感受到一種詩意和靈性……作品在盛原的手中展示出嫻熟凝練的技巧和藝術家本人對德彪西作品深刻獨到的理解。現場聆聽這樣一位技藝精湛的鋼琴藝術家,無怪乎觀眾們在整個過程中多次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