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郎朗并不難,這幾年他頻繁地出現在諸如維也納愛樂、紐約愛樂、芝加哥交響樂團等超級樂團的音樂季中。但要在國內的音樂廳里現場聽到郎朗的演奏卻不容易。忙碌的郎朗在北京一年不超過兩場音樂會,愈發凸顯出1月8日這場演出的珍貴程度。
郎朗與胡詠言指揮的大劇院管弦樂團合作的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正是他幾天前與柏林愛樂樂團的演出曲目。稱這部集炫技與可聽性于一身的作品是為他量身定制毫不為過,郎朗光鮮亮麗的音色和隨時都激蕩迸發的靈感讓每一個音符都具有十足的魔力。第一樂章在不同語境下的處理游刃有余,第三樂章堪稱完美的炫技讓人熱血沸騰。但遺憾的是因為指揮的原因,郎朗和樂隊的配合并不默契,毫無緣由的詭異變速常常讓雙方同時陷入莫名其妙的境地,本應當產生的互動蕩然無存,而這恰恰是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之一。幸運的是,郎朗的經驗十分豐富,數次主動為樂團留出氣口,不至于讓音樂無以為繼。音樂會后,大劇院方面傳來明年郎朗與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合作將由祖賓·梅塔執棒,令人期待萬分。
在音樂會的上半場,郎朗演奏了莫扎特第四、第五和第八鋼琴奏鳴曲。人們發現曾經那個靈感四溢卻不善于控制的郎朗面對莫扎特已經能充分合理地進行表達,超凡的樂感令第八鋼琴奏鳴曲的音樂流暢無比,起伏有致的音樂線條和富有邏輯感的力度處理可圈可點。兩年前見到郎朗時,他有些神秘地告訴過我,他在跟隨奧地利指揮大師哈農庫特研習莫扎特。這場音樂會因此成為了一次成果展示。即便是在演奏第四奏鳴曲時,郎朗仍有著不夠理性的詮釋,他的莫扎特總體而言在音樂上越來越成熟。這種轉變背后似乎在向人們宣示,未來某一天鋼琴巨星郎朗可能從容地完成升華,成為一名傳統意義上的鋼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