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塔霍
說起法國鋼琴學派,也許我們感到陌生,但在音樂界的專業人士看來,這是一個響當當的群體,與德奧(德國和奧地利)鋼琴學派和俄羅斯鋼琴學派并列,成為20世紀西方鋼琴音樂最具影響力的風格派系。在法國鋼琴學派的音樂中,獨特的法式浪漫情懷,靈動的優雅氣息,成就了瑪格麗特·朗(Marguerit-Long)、杰梅·路易(Diemer Louis)這樣的鋼琴大家。
時至21世紀,法國鋼琴學派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歷史的過客,更多優秀的鋼琴演奏家逐漸嶄露頭角,亞歷山大·塔霍(Alexandre Tharaud)就是新生代中的佼佼者。他的音樂里有著源源不絕的奇思妙想,每一個音符都是有生命的個體,承載著悲喜與得失,即使最熟悉的作品,在他的演奏下也會被賦予新的內涵,讓人耳目一新。秉承法國鋼琴學派的傳統,塔霍在為演奏曲貼上自己標簽的時候,又不失法國音樂中一貫保持的平衡感,從中強到中弱的力度范圍,始終維持著優雅的姿態,不急不徐,不卑不亢,張弛有度,扣人心弦。
2013年,法國影片《愛》(amour)用最深邃細膩的法式溫情再次在全球掀起了法國熱,本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又獲得了金棕櫚獎的殊榮。在影片中,塔霍的本色出演也為影片增色頗多,更是成為了歐洲家喻戶曉的明星。然而,脫去電影明星的光環,塔霍更喜歡一個人在舞臺上演奏的感覺,一架鋼琴可以給予他精神上的歸屬感。
因此,2014年,他繼續在舞臺中央,開啟一個新的音樂計劃——鋼琴之歌。
5月30日晚的北京音樂廳,塔霍將演奏大量由現代作曲家全新改編的古典大師的經典作品——莫扎特、舒伯特、拉威爾……在塔霍的指尖展現新的生機,期待你的靜靜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