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認為鋼琴的歷史為300年,即由1709年意大利人B.克里斯托福里所研制。然而鋼琴的整個演進發展過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只是在1709年有了一個革命性的飛躍,若沒有B. 克里斯托福里之前300年古鋼琴的基礎作為量的積累,也就不會有1709年的質的突變。
鋼琴的起源 鋼琴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與古希臘的弦音計(一弦琴)。將弦音計增加琴弦的數量,發展成為多弦的樂器,他們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手撥式多弦樂器,13世紀時是歐洲廣為流傳的撥弦樂器。到14世紀與鍵盤結合形成撥弦古鋼琴(herpsichord)。另一種形式是槌擊式鍵盤樂器,在發展中形成多種擊弦樂器,其中和鍵盤結合的一種,在15世紀初逐漸形成稱為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這兩種樂器是現代鋼琴的前身,同時鋼琴的發展也受豎琴和管風琴的影響。 古鋼琴 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是以鍵盤演奏為共同特征,以琴弦振動為共同音源的樂器。古鋼琴在古代的音樂舞臺上活躍了300多年,其所以能在1709年有革命性的變革,也不是偶然的。一則是18世紀初葉的社會變革,民主思想不斷增強,作為當時的社會精神作品的音樂,不滿足與為少數達官貴人服務,不在只是宮廷樂池里的音樂工具,而越來越多的面向大眾的需求,這就為樂器的改革奠定了精神基礎。再則18世紀工業革命的發展,鋼鐵冶煉鑄造工業的日益發展,為現代鋼琴的出現提供了物質基礎,古鋼琴這一胚胎得以在母腹中成長發育成現代鋼琴,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當它呱呱墜地時并不完善,在人類社會一個多世紀的關愛、呵護下才成就了今天的樂器之王――鋼琴。1. 撥弦古鋼琴 撥弦古鋼琴除了音源鍵盤的演奏形式同現代鋼琴有相似之處外,在外觀同平臺臥式鋼琴大體相似。 雖然撥弦古鋼琴同為以鍵盤為演奏特征,但激發琴弦的方式有所不同,它是在鍵尾端裝置由皮革裹制成的撥子,撥弦發音(亦有用羽毛作撥子的,故亦稱羽管鍵琴),這種激發琴弦的方式,使其有不可克服的弱點。a.撥弦時產生噪音;b.音量太小且較少變化;c.聲音短促。 這些決定了它的音樂表現力的不足,但它的音色有其獨特之處,在以宮廷室內樂盛行的古代,它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其所以能存在300多年就足以說明這點。2. 擊弦古鋼琴擊弦古鋼琴與現代鋼琴有著更近似之處。它是在鍵盤尾端裝置金屬物,按動鍵盤擊弦。由于他沒有今天的擊弦結構,金屬物擊弦后不能及時脫開琴弦,并影響了琴弦的自由振動,其音量較小,但它可以通過按鍵力度的變化來改變擊弦的力度,因此弦的音量的變化較撥弦古鋼琴稍好。
令人稱奇的是,擊弦古鋼琴可以在小范圍內改變音高而產生如古箏柔弦的音響效果,它是以鋼琴琴鍵尾端的金屬物頂住琴弦,制音器止住琴弦的上半部分,琴弦的下半部分繼續發音,通過改變手指對鍵的壓力,使琴弦發生曲折,而使琴弦的張力改變,如同中國樂器的古箏、琵琶,通過手指壓弦的力度的變化起到柔弦的。擊弦古鋼琴與撥弦古鋼琴如同一家族的兩姐妹,琴弦發音的共同特征,以及共同的演奏形式,以稍有不同音色的特點,在古代樂壇上風光了300多年。雖然自1709年新的鋼琴問世,仍繼續在樂壇上活躍了一個多世紀,才退出歷史樂壇。但自19世紀中葉以來興起了復古之風,古鋼琴又引起了人們濃厚的興趣。但可能是高速發展的現代之風,不得不使現代人停下腳步稍作喘息時,回過頭去看看歷史,原來鋼琴發展史上留下了那么多美好的東西。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又激起了人們的興趣,并且向往古色古香的古樂,被遺忘了近200年的古鋼琴就又登上了舞臺。如同今天我國少數民族的納西古樂,出土的編鐘,陶塤受到了不僅中國乃至世界各國的歡迎一樣,這些古老的東西不應被遺忘,因為它們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生活,也使我們能回過頭去看看我們祖先所走過的歷史。但是可以肯定,它們不會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主流,古鋼琴在特定的環境下重新登上舞臺,給我們今天的音樂生活添上了一筆夕陽的色彩的同時,更使我們看清楚了現代鋼琴那如日中天的輝煌。
現代鋼琴的發展人們所以普遍承認意大利人B.克里斯多福里為現代鋼琴的創始人,是因為他所創制的擒縱機構即早期的擊弦機。1. 現代鋼琴的產生擊弦機的確是在古鋼琴基礎上的革命性進步,它有三大特征:
(1) 弦槌在離弦2~4mm時脫離開推桿,使弦槌靠慣性擊弦。這一機構使弦槌擊弦時,與弦的接觸時間大大縮短,而且擊弦力度越大,弦槌與弦的接觸時間就越短,這就使琴弦的振動能量得到了充分的釋放,為增大琴弦振動幅度,即增大音量提供了條件。
(2) 弦槌擊弦后由擋托木托住弦槌,使弦槌處于可連續擊弦的位置。這一裝置保證了鋼琴演奏時的高速度,為拓寬鋼琴的演奏技巧提供了條件
(3) 可以通過手指對琴鍵的控制,隨心所欲地增強和減弱擊弦的力度,使音質、音色得以控制,從而大大地豐富了現代鋼琴的音樂表現力。擊弦機的誕生雖然在1709年,但當時遠不及今日完善,今日的擊弦機是在100多年后,1821年法國人埃拉爾改進后才臻于完善。18世紀末,人們對音樂發展的需求,對當時僅有五組音域的鋼琴感到不足。因此,英國的鮑羅德伍德鋼琴廠推出了5組半鍵盤,不久6組、6組半的鍵盤出現,很快又發展到71/3組,88鍵,至此鋼琴的音域幾乎囊括了所有樂器的音域。
2. 踏瓣的出現 15世紀末鋼琴踏瓣出現,它大大地豐富了鋼琴的音樂表現力。但莫扎特早期仍較少使用踏瓣,待到肖邦時代,踏瓣就成了不可缺少的演奏手段,乃至樂譜上也標記有踏瓣的記號,A.魯賓斯坦更是將踏瓣視為鋼琴的靈魂。在魯賓斯坦、李斯特等鋼琴家手下(和腳下)鋼琴發出了從未有過的輝煌聲音。到德彪西作品出現,踏瓣更被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演奏家可以使用明亮的音樂色彩蒙上一層薄霧,使音色有時明亮而又朦朧,有時輕柔如耳語,有時又清晰如空谷傳聲,踏瓣的功能被發揮到極致。當然這與這一時期的音樂體裁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3. 立式鋼琴的出現 1811年立式鋼琴的出現,又是一件在當時并未被充分認識的重大發展,因為,立式鋼琴的出現使傳統鋼琴這一貴族階層的寵物,放下了它幾百年來的華貴身價,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為鋼琴的廣泛傳播鋪就了廣闊的道路。1799年的鋼琴尚不完善,鍵盤只有4組半。
4. 鐵質支架,鋼絲的誕生 1825年使用鑄鐵支架的鋼琴問世,這一改革對鋼琴的發展也是極為重要的,鑄鐵支架(鐵骨)的出現為鋼琴使用鋼絲弦提供了可能,也就是為了加大鋼琴琴弦的張力奠定了基礎,為改善音色、加大音量鋪平了道路。 隨著琴鋼絲問世,加長琴弦又成了鋼琴技師們的新課題。不久現代鋼琴向其完善化邁出了更高的一步――交叉排列的弦列出現。
5. 鍵盤的擴展 在19世紀中末期現代鋼琴在形式上的發展已趨于停止,雖然還出了8組鍵的鋼琴,但由于沒有鋼琴家演奏的曲目的支持及鋼琴音樂的需求,這種鍵盤則未被廣泛采用。1860年產立式鋼琴鍵盤已發展到7組、85鍵。 鋼琴的改革是否還將延續取決于音樂的社會需求,取決于鋼琴家對鋼琴的更高要求。但鋼琴的改進卻從來沒有停止過,鋼琴技師們對鋼琴的聲學品質,多年來一直在不停的探索,鋼琴的音色也在不斷地改進、完善著,只是由于只在量上變化,沒有質的突破,而引起鋼琴家們的特別關注。不過近代鋼琴的聲音越來越好聽,也是人所共識的。至于鋼琴在材料上的改革,塑料的代用,化學纖維取代羊毛呢氈,輕金屬及復合木制材料在鋼琴上的應用一直在不停的進行著。 鋼琴造型的演變 鋼琴的外形、款式的變化,雖然對鋼琴的音色、音質、演奏功能沒有什么影響,但是人們卻可以通過對鋼琴造型的演變,考出不同時代人們的不同需求和人們的審美時尚。 總體來說,古代的鋼琴從簡潔到繁復,反映了鋼琴從功能到外形的成熟,發展到功能完善、外形完美,反映了19世紀以來宮廷貴族及資產階級上層社會的需求,待到20世紀以來鋼琴日益面向大眾,社會的審美時尚又從繁復到簡潔的方向變化。即使在大型音樂會上,人們也愿意接受一架簡單外形的鋼琴所發出的美妙聲音,若舞臺上是一架極具華美的鋼琴,反而會使聽眾分神,到底是看眼,還是耳聽? 但是,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具的裝潢修飾及家具的復古,使古典式鋼琴特別是古典立式鋼琴又擁有了市場,這也在客觀的反映著當代人的精神面貌和物質條件及審美情趣。 鋼琴在中國 鋼琴作為有300年歷史的西洋樂器,傳入中國也已有近200年的歷史。最早是在明朝,從英國傳入我國。但是鋼琴以一定的規模進入中國卻是19世紀中葉。說來令人扼腕,如此美好的樂器,竟是伴隨著洋人的堅船利炮,在鴉片戰爭的硝煙中進入中國,更由于國人對它的陌生,及其演奏技巧的艱深,更由于聽慣了絲竹管弦的耳鼓,初聞鋼琴之聲,不免感到怪異和單調。然而鋼琴畢竟是鋼琴,它不僅在異國他鄉的東方古國站住了腳跟,在20世紀初還在上海建立了鋼琴組裝廠,雖然主要的零件是從英國運來,畢竟說明了那時在我國鋼琴有一定的需求量,并且在生產過程中為后來我國自己的鋼琴工業培養了技術人才。
中國的鋼琴制造業始自中國建立之后的1950年。當時的北京新中國鋼琴廠(北京鋼琴廠的前身)于1950年10月制造了完全由自己生產的第一臺國產立式鋼琴。至此,鋼琴在中國掀開了新的篇章。1980年全國年產鋼琴不過萬臺,而自1980年始到2000年的20年間,全國鋼琴產量已發展到26萬臺。與此同時,鋼琴的教育得到長足的發展,每年都有數十萬琴童通過各地舉辦的各種考級。中國琴童在國際鋼琴比賽屢獲大將也是平常事,18歲的李云迪更在新世紀初捧回了空缺兩屆的肖邦比賽大將。這一獎項的級別無異于電影界的奧斯卡、體育界的奧運會、學術界的諾貝爾,它證實了中國持續了近20年的鋼琴熱,不是一種盲動,不是一種風潮,而是中國人那含蓄而內向的性格,他使數十萬琴童與鋼琴融為一體。雖然他們不能都成為鋼琴家,但鋼琴對他們的性格的形成、素質的提高及未來生活的豐富多彩是大有益處的。
鋼琴與電子琴
20世紀中葉以來電子琴、電鋼琴、合成器等樂器大量上市,它們以電子振蕩為發聲基礎,由對傳統樂器進行擴聲,發展到能模擬各種樂器的聲音,乃至合成出全新的如太空環境般的聲音,又發展出自動演奏系統、合成電腦音樂、自動鋼琴等等。電聲樂器以其輕便、結構簡單、音響效果豐富、相對較低廉的價格,很快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普及,比起用了幾個世紀才逐漸改進完善的鋼琴來說,可以說是一蹴而就。由于電聲樂器神速發展,第一代電擴聲樂器剛為演奏家認識,第二代電子樂器又誕生了。由于其高速發展。未及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也未能形成自己特色的曲目,于是電聲樂器便向鋼琴靠攏,或稱向鋼琴發起挑戰,人們便不能不懷疑鋼琴與電子琴是否會出現歷史上古鋼琴與現代鋼琴在音樂會上之競爭,最終電子琴會把現代鋼琴擠出音樂舞臺。
但是我們清楚的看到了,古鋼琴所以退出歷史舞臺,一則是古鋼琴與現代鋼琴基本是同一類樂器,再則是古鋼琴確實存在著不可彌補的缺點,三則鋼琴在300年發展中形成了極其誘人而艱深的演奏技巧,擁有了極為豐富的演奏曲目,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鋼琴文化,這才使得古鋼琴退出了歷史舞臺。
嚴格說來鋼琴與電聲樂器非同一類樂器,雖然它們有著共同的演奏特征――鍵盤,但是它們卻有著本質的不同。鋼琴是靠手指的觸鍵控制音量和音色來表達樂思,在鋼琴家手指下(包括踏瓣)鋼琴有了生命,有了靈魂,它不僅和鋼琴家有了交流,成了鋼琴家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也同聽眾有了交流,使我們感受到鋼琴家的情感,也感受到作曲家的心聲。而電子琴不過是一排排列有序的開關,所不同的是每一個開關對應著一個固定的音高。雖然近年來靠手指來控制音量的電子琴也出現了,但從根本上說它是另一類樂器。
電子琴是有著一排開關(鍵盤)的電子振蕩發聲器,這并非是對電子琴有貶低之意,而是指出它的特征。電子琴自有其高明之處,它可以把以多次演奏的曲調同時播放出來,使你可以同時擁有4只手的感覺,有多只手的演奏效果,乃至可以合成出交響樂的效果。電聲樂器似應拋開模仿鋼琴、模仿其它樂器的做法,應發揮自己的特色、特長,自成體系而成為樂器家族中的新成員。
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樂器的生產與發展是時代的精神與物質相結合的產物,不同時代人們必有不同的精神需求,不同時代的人們擁有不同的物質手段,人們就會用這種手段去制造有時代特征的樂器。遠古時代的人們沒有制造鋼琴的物質條件,同樣遠古時代生活也不需要鋼琴。然而鼓就是他們不可缺少的傳達信息的工具和歌舞慶典的節奏樂器。有趣的是一個時代結束了,歷史前進了,很多東西隨歷史進化而被淘汰了,但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文明之一的樂器,卻保留了下來,因此我們今天才擁有了豐富多彩的樂器大家族。
電子時代的到來,必然要產生電子樂器,電子樂器的產生,更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時我們今天沒有拋棄遠古時代的鼓一樣,我們沒有理由相信,由于電子時代的到來,我們有了電子樂器,就會拋棄工業時代的鋼琴。
鋼琴經歷了600多年的磨礪,在工業時代才逐漸趨于完善,它無疑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磨工期將同其它樂器一樣從昨天到今天,從今天到明天,為豐富我們的生活做出巨大的貢獻,鋼琴將同人類起永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