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四天的初賽進入最后一天,最后8名參賽選手參加了比賽,他們分別是1名匈牙利選手、1名新西蘭選手、3名中國選手、3名韓國選手。按照賽事日程安排,最后一天的初賽由前三天的下午、晚上各一場,變成了上午、下午各一場,每場4人。
下午15時左右,隨著最后一名來自韓國的50號選手結束演奏,比賽實際到場的來自世界16個國家與地區的50名選手全部出場完畢,也宣告了初賽的結束。之后,評委們緊張的評審工作隨即展開。選手們則可以說懷著焦急緊張的心情早早地聚集在宏泰室內樂廳——肖邦廳等待著初賽結果的公布。17時許,比賽評委會主席鮑蕙蕎女士終于在大家的迫切期待中帶著評委會的最終結果來到了會場。鮑蕙蕎女士在簡要地介紹了比賽的基本情況后宣布了進入下一輪比賽——半決賽的12人名單,他們是:
6號 柳在敬 (韓國)
8號 尾崎未空 (日本)
16號 史博陽 (中國)
17號 馬可 (中國)
31號 陳涵 (中國臺灣)
33號 朱昊 (中國)
35號 金弘基 (韓國)
38號 韓智浩 (韓國)
42號 馬里奧·摩拉·賽斯 (西班牙)
43號 丹尼爾·萊伯哈特 (匈牙利)
44號 金葉達 (韓國)
47號 金文彬 (中國)
按照比賽章程,在第一輪的初賽之后,進入第二輪半決賽人數不超過12人,再由參加半決賽的這12人中選出6人進入決賽。因此可以這么說,這第一輪比賽是最為殘酷的,因為這意味著經過第一輪比賽后將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選手可以參加接下來的比賽。
鮑蕙蕎女士說到,每次當她宣布這樣的名單時,她的心情甚至是沉痛的,心里也顯得很矛盾,因為很高興在比賽中看到這么多年輕的天才,她個人覺得,每個人的表現都很好。但比賽永遠那么殘酷,只有12人能進入半決賽,所以很遺憾同時有這么多年輕的天才未能進入下一輪。她表示,下一屆如有可能她很希望比賽能設置四輪,這樣能有更多彈得好的選手能進入第二輪的比賽。她還表示,實際上每一次比賽的評選結果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十幾位評委每個人不同看法與意見的綜合,只能說明是各種藝術判斷的一種平衡與妥協。她祝賀每位進入半決賽的選手,同時希望其他那些彈得非常好,但遺憾沒能進入下一輪的選手們能繼續前進,因為一次的比賽只是每個人音樂生涯中的一個小站。
這次初賽的選手,是在123名來自世界各地報名參賽者中,通過預選,確定59名選手參賽資格。最后實際到場參加正式比賽為50人。根據比賽章程,初賽選手每人要進行25-30分鐘自選曲目的演奏。每位選手都通過這約半小時的時間來盡力展示自己的演奏才華,角逐進入半決賽的資格。雖然晉級名單已塵埃落定,半決賽馬上烽火再起。中國選手也賽出了水平,給聽眾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令人高興。同時我們從這幾天比賽里還是能看出些有趣且值得深思的事情。
首先,韓國軍團的強大不容小覷。近些年,韓國青少年音樂家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在世界各大音樂賽場大有占據半壁江山之勢,韓國選手在各大賽中屢創佳績。這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也不例外,從數量上講,韓國選手是除東道主中國外,參賽選手最多的國家,一共有10名韓國選手參賽。從質量上,大家在幾天的初賽中發現韓國選手基本無弱旅。從進入第二輪的12名選手占據4位的比例來看,韓國選手與東道主中國大陸選手不相上下。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韓國選手,就是訓練有素。他們扎實的功夫、規范的音樂、科學的演奏方法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一個國家,有一兩個拔尖的天才人物也許不足為奇,但是一個國家能夠在不長的時間里培養出一批數量頗豐的年輕音樂家,的確激發起許多人對于探尋目前韓國鋼琴教育之究竟的好奇心。
當然,國際大賽是挑選極特別的天才型人才,藝術的魅力也在于一些完美規范,看似無瑕的演奏并不一定能完全捕獲評委及聽眾的心,韓國選手也不是說一定就能摘得桂冠,但相信金字塔的基作越寬,塔尖也就有可能壘得越高,如此眾多的韓國選手都能上檔次,有這樣的土壤,相信他們攀登藝術頂峰的人將會越來越多。
其次,有藝術想象力的選手占盡優勢,我們都知道偉大藝術家總是充滿想象力的。實際上,如果一個演奏者創造出的聲音世界總能超出聽眾所期待,那么他的演奏會給人予許多驚喜。反之,如果演奏者的想象力甚至低于一般聽眾的聲響預期,可能給人們留下的將會是失望。以今天第一個出場的43號匈牙利選手為例,他演奏的巴赫《降E小調前奏曲與賦格》,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首平均律樂曲,透過他手指的細致控制及踏板的巧妙運用,使人們仿佛聽到運用各種音栓變化的管風琴聲音,制造出了一種出乎聽眾意外的虔誠,崇高的音響意境。同樣在演奏利蓋蒂的練習曲,在單一的節奏律動中,他也能透過精致觸鍵,制造出有魅力的聲音,能從頭至尾抓住聽眾,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當然,富有想象力的演奏不止他一個??傊?,相信一個有志于成為音樂這種聲音藝術之大師的,一定會在對于音響的想象力上努力發展自己。
再者,有控制力的選手占優勢,大家都知道,能參加這樣的國際大賽的人,基本上演奏技術都有較高的層次了。但也許聽眾們始終會想,為什么有些演奏一直能充滿魅力吸引人,而另一些卻不能。我們可以看出,有些演奏充滿激情、掏心掏肺,聲音排山倒海,奇怪的是卻往往抓不住聽眾的心。這些演奏無論從聲音控制或音樂處理上,都顯得有些熱鬧有余、典雅細致不足;張揚宣泄有余、而內斂、冷靜的掌控不足。追求平衡、完美始終是人類藝術追求的一大目標,無論多復雜的技術與音樂,一旦失控,就失去意義。一切盡在掌控之中的藝術,才會是讓人真正佩服的。
再有,聲音永遠是不變的話題。賽場中選手最重要的區別與表現,聲音無疑占據了最重要地位之一。對于聲音,專家們一定會有相當多非常準確細致的評判。個人認為值得一提的一個方面是,許多選手對于各聲部,個音域間的平衡,似乎不那么在意,這也許成為他們前進的絆腳石。我想到鋼琴大師布倫德爾在他寫的書中提到的一句話,他認為在音樂作品中,將旋律與低音視為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實際上是不太會成功的。這句話用在這里也許并不一定恰當,但至少能說明音響的平衡對于音樂來說是多么重要,特別是對于鋼琴這種全音域的多聲部樂器來說就更為舉足輕重了。
最后,選手的演奏曲目在不斷的拓寬。例如,往屆利蓋蒂練習曲還是稀罕物,這次,至少有四位選手選擇演奏利蓋蒂的練習曲,其中不乏演奏得非常優秀的,效果也非常好。有選手演奏了Carter創作于2006年的《Catenaires》,精彩的演奏取得相當成功的效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人把它們作為保留曲目。還有不少較鮮為人知的曲子,也都引起了不小反響。從選手節目單來看,現代作品、新音樂的比例還是比從前更增大了,也讓很多聽眾有拓寬視野的感受。
經過四天激烈比賽,初賽已告結束,精彩的半決賽明天隨即開始。到時每個選手近一小時的獨奏音樂會節目中,我們勢將更多地領略他們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