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的維也納式擊弦機 ,帶有托木和脫進調(diào)整螺絲。早期的維也納式擊弦機不帶有調(diào)整螺絲,調(diào)整脫進非常困難。
這個擊弦機設計的脫進發(fā)生在弦槌觸弦之后。其弦槌覆蓋有皮革,在觸弦之后,弦槌向琴鍵方向微微“滑動”。使模型緩慢工作時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這個動作。
這個擊弦機有非常輕的觸感,非常淺的鍵深,彈奏起來不太有力。它由 18 世紀末期著名的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制造者安德里亞·斯坦因與安東·瓦爾特進行了改進。
早期的維也納式擊弦機在 1720 年開始使用,到 1780 年其潛能開發(fā)至極致,并一直使用到 19 世紀早期,時間跨度大約 200 年。
據(jù)我看來,像它的設計者預期的那樣,是當時最好的設計之一,有著非常小的摩擦力,幾乎不受濕氣影響。它僅有三個部分可以移動——琴鍵、擒縱裝置和弦槌。它是最耐用的鋼琴擊弦機,僅有一個弱點:鍵孔軸襯必須保持相當?shù)木o。正因如此,維也納擊弦機的制作者在這一部位使用皮革。
1826 年,羅伯特·沃爾姆在豎式鋼琴上發(fā)展了攀帶和托木裝置,使沃爾姆擊弦機擁有精確的脫進、回程、速度、很輕的觸感,還具有耐久性。其對于豎式鋼琴的意義堪比 1821 年艾拉德?lián)粝覚C對于平臺鋼琴的意義。
巴黎的普雷耶爾第一時間在他的鋼琴上使用這種擊弦機,其他的制造商也馬上開始使用。如果加上勾簧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擊弦機了。
沃爾姆的第一架豎式鋼琴做于 1811 年,是一架小型的 fiatstrung 鋼琴。他的第一個擊弦機使用高于弦槌的制音器,但是很快他就開始使用低于弦槌的制音裝置。
沃爾姆的帶攀帶及托木胡豎式鋼琴擊弦機來源于一架 1860 年的鋼琴。這個擊弦機保存于美國鋼琴技師協(xié)會博物館,在此介紹給大家以供觀察、演示。
斯太布·阿本茨辰公司建立于 1890 年,阿爾伯特·斯太布任總裁,喬治·阿本茨辰任銷售經(jīng)理。在 1900 年代初,他們發(fā)明了“無阻礙可能”擊弦機并申請專利,并以“斯太布控觸擊弦機”商標銷售。他們要求擊弦機的震奏速度達到每分鐘 1400 次,遠遠超過人或者自動演奏系統(tǒng)能力。
盡管它贏得了 143 項美國專利,其中九項是公認的基礎,但是它對于大制造業(yè)而言還是昂貴。
這大概是為什么它們沒有被廣泛應用于自動演奏鋼琴的原因。
在第二版設計中,頂桿的低位被簡化成圖片中的樣子。我發(fā)現(xiàn),每一版本對演奏的影響僅有稍許不同。
它是一個大擊弦機,盡管調(diào)整略微棘手。
就我掌握的知識來看,這個擊弦機代表了斯坦威對于雙擒縱擊弦機的最早想法。我所見過的早期的裝有頂桿“騎”在琴鍵上的標準的英國單擒縱擊弦機的斯坦威平臺鋼琴,顯然由施萬德制造。
他們一定是匆匆做就了這個擊弦機,因為它帶有嚴重的設計瑕疵而無法很好地完成工作。
除了琴鍵和弦槌,所有能移動的部分都很原始。這個模型現(xiàn)在存放在基金會博物館供大家查看。也許大家能指出設計瑕疵所在。
伍德布儒克( Wood-Brooks ) 90 度倒轉(zhuǎn)式斯皮奈特擊弦機最初由未與伍德布儒克公司合并之前的 Thayer 鋼琴擊弦機公司自行開發(fā)。 Thayer 公司投入了大量的金錢用以開發(fā)這種簡潔、小巧的直擊式擊弦機。
1947 年或是 1948 年,我所在的琴行銷售 Shoninger 牌鋼琴。這個牌子的鋼琴在一段時間內(nèi)使用伍德布儒克 90 度倒轉(zhuǎn)式擊弦機。他們要求在斯皮耐特琴內(nèi)裝入平臺琴擊弦機。
我們發(fā)現(xiàn)無法對它的擊弦機做出徹底的檢查和調(diào)整。解決回程接托問題要靠在弦槌檔上粘鹿皮革。用專用的潤滑劑能夠使擊弦機良好工作。
1777 年,德國的羽管鍵琴教師克里斯多夫施柔特發(fā)明了兩個擊弦機。一個是下?lián)羰綋粝覚C,一個是上擊式擊弦機。二者都依靠一個反作用于某個檔的杠桿推動弦槌。它被稱作“沖撞式”擊弦機,被認作維也納式擊弦機的先導。
施柔特沒有制造鋼琴。他制作了為數(shù)不多的模型(沒有流傳下來),出版了一些設計圖。此模型的制作基于施柔特上擊式擊弦機設計圖。其弦槌尖朝向鋼琴的前面,靠“沖撞”杠桿推動,沒有擒縱裝置或托木。
1728 年,西伯爾曼生產(chǎn)了一架使用簡單“沖撞式”擊弦機的鋼琴,省去了施柔特擊弦機的中間杠桿。其后,這種擊弦機又被斯坦恩和其他人發(fā)展,擁有了擒縱裝置或托木。
斯坦恩或是維也納擊弦機最終被廣為人知,證明經(jīng)久耐用的擊弦機終于被制造出來。直到 19 世紀,鋼琴一直使用這些擊弦機。
西伯爾曼( Gottfried silbermann ),德國人,作為 18 世紀早期的大管風琴制造者而享有聲譽。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都活躍于 Strasburg , 1756 年逝世于斯。他在鋼琴制造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起先,他復制了一些克里斯多夫里擊弦機。其后,他開始探索設計新的機械運行方式。他最終的成果可能是一個施柔特擊弦機的簡化版。
在帶有弦槌機械的鍵盤樂器大發(fā)明革新時期,西伯爾曼是最著名的德國鋼琴制造者。在 18 世紀下半葉,德國的生產(chǎn)商開始在英國經(jīng)營。祖姆普( Zumpe )、班特巴特( Buntebart )、白克司( Backers ) , Stein (斯坦恩)與波和曼( Pohlmann )在與音樂有關的商業(yè)上獲得成功。歐洲音樂開始接受鋼琴。斯坦恩在西伯爾曼擊弦機上加上了擒縱裝置,因維也納擊弦機而廣為人知。在倫敦,祖姆普設計出方形鋼琴,在英國和法國大為流行;白克司發(fā)明了我們現(xiàn)在稱為布勞德伍德?lián)粝覚C的英國大鋼琴擊弦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