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的鍵盤彈奏系統統稱為鍵盤系統,它是由琴鍵、擊弦機兩大部分組成的。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杠桿傳動系統,鋼琴的彈奏感覺好壞,反映是否靈敏,即取決于這部分的質量。
鍵盤系是由琴鍵、聯動器(俗稱切克)、轉擊器、制音器組成。
當用手指彈琴鍵使其向下運動時,琴鍵中間的支點使琴鍵后端抬起,聯動器也同時被托起,聯動器的頂柱推動弦槌敲擊琴弦。這一系列動作是百分之幾秒的時間內完成的。與此同時輔助杠桿將制音器抬起離開琴弦。手指一離琴鍵,通過彈簧的作用(三角琴是靠自重)恢復原位。
(一)鍵盤系統必須達到彈奏性能和工藝標準兩項要求。
就彈奏要求來說:
1、要有極高的靈敏度,使彈奏者感到在手指按下琴鍵的同時,弦槌即擊弦而發出聲音,并且有連續敲擊的能力(立式琴每秒不低于8次,三角琴每秒不低于12次)。
2、要能適應力度的變化,以不同力度彈奏琴鍵時,能產生從ppp—fff的不同級別的音量變化。
3、有通常公認的觸鍵感覺,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以較輕的力度和較緩慢的速度彈奏時,感到的是靜阻力;以較大力度和較快速度彈奏時,感到的是動阻力。以輕柔的手法彈琴會有兩層的感覺,這種變化在一定的范圍內不僅是允許的,反而使演奏感到有深度,易于控制。
4、鍵盤系統在傳動過程中,除輕微傳動聲外,不能有撞擊和摩擦雜音。
就工藝來說:
1、要堅固、耐久,以fff的力度彈奏不應出現任何問題。在正確保養和正確維修的情況下,30年內除琴槌部分呢氈有磨損外,不應有其他明顯損壞。
2、要有較好的氣候適應性,在合理的溫濕度條件下能靈活運動。
3、相對簡單的結構,使之易于修理。
(二)鋼琴的鍵盤系統是鋼琴的核心。
這里需對該系統中極重要的部件——弦槌加以介紹。
鋼琴擊弦機上部,有一排從低音到高音、從大到小的、以優質白毛氈包裹的弦槌。此槌的外形、重量、彈性都是鋼琴技師們積累了多年的經驗,不斷改進的結果,也是音樂家與制造家們共同切磋、集體智慧的結晶。
弦槌的重量:在同一運動速度下,槌的重量越大,擊弦的力度越大,弦振動得越充分,音量、音色就會越好。但是由于弦槌加大,彈奏重量也相應加大,擊弦時槌與弦接觸面也相應加大,槌接觸弦的時間也相應加長。這就必然使弦振動的高次諧音受到壓制,從而使音質變壞。如此說來弦槌小些為好。可是槌小了擊弦力度不夠,琴弦不能充分振動,音量不夠,音質也不會好。加長槌柄能提高弦槌運動速度,但因槌柄的撓性形變,使琴鍵運動初始時,槌柄彎曲變形,聲音會出現遲鳴現象,會給彈奏者以反應遲鈍的不良觸感。
由于鋼琴的聲音從低到高頻率不同,弦的直徑、長度不同,對弦槌敲擊的力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弦槌擊弦時與弦的接觸面、接觸時間也有些不同。故此,鋼琴制造者根據音樂家們對鋼琴的要求,及對弦槌的特性,經多年總結探索,找出了鋼琴從低音到高音弦槌的重量、形狀、彈性、柄桿長度等,對應弦列的不同頻率、不同長度和直徑的琴弦與其相適應的規律。使現代鋼琴發出了低音渾厚、中音柔美、高音明亮的美好音色。使彈奏感覺既有一定重量和深度,又易于控制,同時也具備了靈敏的反應,可以演奏任何形式的樂曲。
(三)琴鍵是鋼琴家衡量鋼琴質量最直接的反映。
鋼琴家們對鋼琴的第一印象即是琴鍵,琴是否好彈是第一要素。琴鍵的要求有十幾項,最主要的是鍵阻力。琴鍵的阻力(俗稱松緊或輕重)及靈活的程度是反映鍵盤質量的主要標志。我們現行的國標是由低音至高音靜阻力130g—55g。這個標準的確定參照了國際標準。國際標準所以如此確定則是鋼琴制造業形成的慣例。整個鍵盤不出現故障時,即應符合這個標準,鋼琴家通常對鍵盤的要求即是依此而來。近年來國際有要求稍輕的趨勢。
琴鍵的阻力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運動時克服琴鍵本身重量所需的力度;二是運動時克服整個傳動系統及琴鍵定位孔呢氈摩擦所產生的阻力;三是琴鍵向下運動時托起聯動桿(切克)和弦槌所需的重量。由于由低音至高音弦槌是由大到小,重量漸次減少,制音器亦由大到小漸變,導致琴鍵阻力由大到小的變化。這一變化恰好符合了低音深厚有層次,高音明亮而靈活的演奏要求。
當手指觸動琴鍵運動的瞬間,鍵桿存在微小的撓性變形,雖然琴鍵有一定厚度(24mm),但這種現象理論上是存在的。其撓性變形的幅度,取決于琴鍵運動的速度、被托起的傳動桿和弦槌的重量。速度越快,托起重量越大,鍵桿越長變形幅度越大,但是這個變形的幅度,不會為演奏家所覺察,但在設計制造,特別是選料加工中卻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