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音準曲線
測試結果表明:一臺由調律師調準了的鋼琴,它的88個音的高度并非完全符合理論計算的結果,而是只是在中音區(28C-52C)大體接近理論值,由52C向上漸趨偏高,由28C向下則漸趨偏低,最高音、最低音的偏差可達30音分上下。
根據調律師調試某一鋼琴的實測數值坐標點平均值勾勒出的圓滑的曲線被稱之為音準曲線。
1. 音準曲線的成因
對于音準曲線的形成,比較廣泛的看法是,它是調律師的自身特性及每一架鋼琴的自身特性兩種因素相互作用于調律的結果。研究音準曲線,要從了解鋼琴的音源——琴弦開始。
弦是從兩端用力拉緊的細長而柔順、勁度不明顯、振動取決于張力的固體物質的線。
理想弦的各次泛音的頻率為基頻的整數倍,而實際應用的鋼琴弦并非理想弦,它的柔順度不足,受勁度以及均勻度等影響,其泛音頻率與基頻之間呈現較為復雜的關系,存在非諧性,即略高于基頻的整數倍。
這樣在八度擴展調律中,由于冠音的音高是由根音的二次諧音(第一泛音)來確定,必然形成向高音區逐漸偏高、向低音區逐漸偏低的音準曲線。
2. 擊鍵對音準曲線的影響
弦槌的擊弦歷時會影響到琴弦剛性的展現。擊弦歷時短,弦就會被充分激發,剛性得到充分表現,諧音得以充分釋放,音色偏亮,頻率累計偏差更夸張一些;擊弦歷時長,則反之。擊鍵力度直接影響弦槌的擊弦歷時,無疑也就會對音準曲線產生影響。簡單說,大力度擊鍵,則擊弦歷時較短,音準曲線稍偏陡一些;反之會使音準曲線稍偏平一些。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有些老師傅說調音色暗的琴(或弦槌)八度寬,調音色亮的琴(或弦槌)八度窄的原因。
3. 把握吻合諧音對音準曲線的影響
琴弦在橫振動的時候除去全長(1/1)振動外,還會分別作1/2、1/3、1/4等分段振動。全長振動產生基音,分段振動產生頻率為基頻整倍數的一系列諧音。
理想的弦振動,其各次諧音的頻率關系可由下式表述:
即:某次諧音的頻率=諧音序數×(弦張力/弦線密度)1/2÷2倍弦長
由于琴弦的剛性,所以其振動所產生的諧音間存在著非諧性,得出琴弦振動各次諧音的頻率關系修正式:
(許音:《正確理解鋼琴的音準曲線》,載《鋼琴維修調整與鋼琴調律》,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
即:某次諧音的頻率=諧音序數×該音基頻×(1+諧音序數2×E)1/2
其中,E為琴弦的縱向彈性模量、直徑、長度、張力等因素共同決定的常量。
圖6-1為琴弦非諧性振動示意圖。其中,f0為弦理想振動長度;f0’為受非諧性影響的弦振動的實際長度;f2為受非諧性影響的弦的1/2振動(產生2次諧音)的實際長度;f4為受非諧性影響的弦的1/4振動(產生4次諧音)的實際長度。示意圖直觀地顯示出隨著諧音序數的增加,琴弦的諧音非諧性逐漸增大。
依據高序列諧音進行調律所造成音準曲線的過度陡峭,會使人倍感聽覺不適。由此可推理:依據高序列諧音進行調律無法保證琴弦振動的合理的諧音非諧性。
此外,根據樂音泛音總體強度自基音遞減,且呈開放排列的屬性,可知低序列的吻合諧音具有易于聽辨的特性。至此可以明確:在調律過程中要對最低序列的吻合諧音進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