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琴調律的實踐過程中,有經驗的調律師會發現想把鋼琴調準比較容易,但是如何讓鋼琴音律在延時后乃至在長時的狀態下保持音調相對的穩定性,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如何根據鋼琴共鳴系統的結構力學特點,采用正確的運扳方法并設定合理的拉幅,特別是以擊鍵動作配合等方法來平衡琴弦各段張力從而使琴弦最終達到音準穩定性的目標。筆者在從事多年的鋼琴調律教學中發現,其中扳手與擊鍵動作的配合是鋼琴調律學習中最難掌握的一個技術問題之一。初學者難以做到音準穩定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此。因此通過對調律中如何正確運用擊鍵問題的思考與分析,筆者發現了一種通過“雙重擊鍵層次結合”的操作方法,并就如何尋找“純點”及提高調律效率與穩定性提出本應用理論。
一、關于調音中常見擊鍵方法之分析
“擊鍵層次”理論產生是通過幾種常見的調律手法的基礎上取其精華總結的一種調律技術,因此欲了解雙重擊鍵層次理論,必先分析常見的幾種調律手法:
1、 均勻運扳、輕敲聽拍法:
此方法是在調律過程中均勻控制扳手滑動,根據不同音區的特點控制滑動范圍并且根據音量時值特點配合擊鍵節奏的方式聽拍音調律的方法。此方法優點在于能夠清楚知曉調試過程中拍速運動的位置,從而清晰的把握拍音速度變化,熟練以后效率會大大提高。缺點在于,運扳過程中弦列各段之間的應力得不到均衡,因此經常調準以后重擊測試則易發生走音現象。
2、 設定余量、重擊到位法:
調律中為了克服上述方法中音調難以穩定的因素,便采用在純點上方設定微量的間隙,然后靠重擊將琴弦各段張力平衡,此時音調下降從而到達純點。此方法之優點為加強被調音的穩定性,但所留的微量間隙位置難以把握特別初學者在經驗不足以及對弦軸特性體會不深的情況下,經常發生預留位置不當,擊鍵后難以精確到位,需要重復多次才能調準一個音,音調的長期穩定得不到保證,更易使調律者產生疲勞感。
3、 間隙振動、均勻擊鍵法:
全程微量運扳方法,此方法是利用扳手與弦軸套筒之間的間隙進行反復沖擊運動,從而使弦軸在沖擊過程中產生微量的運動,并配以均衡的擊鍵速度與力度,假如控制適當便可輕松到達純點。此方法容易學習,并且對于弦軸較緊的鋼琴尤為受用,但長此以往由于沖擊的過程中弦軸釘在軸眼內容易產生切線運動,對琴體內在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由于此方法在整個調試作業中一直以慢速點狀前進,因此難以產生對拍速線性變化過程的體會,聽拍的過程基本以點狀判斷為主,長期按此方法訓練會使調律者喪失對拍速的預判能力,當后期進行平均律學習時將會比較難建立預判的位置感。
二、“擊鍵層次”理論產生的原因及其優勢
由于上述的幾種調律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均存在一個共同缺點——調準的效率比較低,基本都需要往復多次才能將音調準,在調律理論中提到的“三金”法則中,如果想讓音準保持比持久最重要的一條黃金法則就是“盡可能減少運扳往次返數”。因此筆者將教學中的經驗與調律實踐技能相結合后,得出微調技術與動態聽拍結合的方法,并配以合適擊鍵節奏的調音方法,既保證了聽拍連續性,同時又提高了調律中的效率與節奏。
現今鋼琴調律教材與相關論文中均提出了純點前微調的技術動作,其目的是利用扳手向下的力量雖未轉動弦軸但通過強力擊鍵可將拍音慢速的變化調至純正無拍的位置。“擊鍵層次”理論應用就是根據這個微調的技法加以聽覺配合訓練,從而做到微量階段擊鍵可控速度變化,從上拉幅開始回扳的整個過程均能達到一個舒服的拍速變化節奏,形成一種固定調律的心理節奏,提高我們調律的精度與速度。
三、如何學習使用“擊鍵層次”技術
鋼琴調律的過程中,是一個耳、手、心、腦協調的過程,因此要掌握調律技術要領必需先學習幾個基本的能力訓練,即聽覺訓練、控扳訓練與預判訓練。下面就此展開詳細的分析:
1、聽覺訓練
調律中的“聽”包含兩層含義,即“聽到”與“覺察”。首先“聽”就要求不僅能夠判斷出有無拍音,而且能夠在運扳靜止狀態下判斷出某一位置的拍速。其次是“覺察”,所謂覺察是指在動態情況下,通過聽覺感受拍速的變化追蹤其速度變化,一直跟隨拍音由多至少的整個過程。追蹤拍速的練習應先從同度開始即同頻音開始。因為同頻音兩根琴弦的基頻與泛音都在同一音高序列,練習者無論抓住哪條變化線條均可將音調至純點。當同度的拍速追蹤練習熟練后再練習八度、四五度、三六度等音程的調試,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進行練習。
2、控扳訓練
在扳手的控制上與聽覺訓練同樣需要將技術動作連貫起來,這樣才會聽到一條完整的拍音變化曲線。為了達到連貫的拍音變化曲線,扳手控制初期練習可做控制扳手的八步練習法(如圖一),從一至四為上行練習,要求控制扳手使拍速從負快拍到負慢拍經過純區再到正慢拍至正快拍的一個連貫動作,過程當中要求能夠清晰聽出完整拍速的變化過程。
當做完一至四連貫動作后轉換運扳方向,向下行做五至八的連貫運扳動作,拍音變化規律與上行一致,要求也一樣。在練習的過程中當上行與下行的運扳均可連貫自如沒有頓挫時,便可要求加強對純區做感受,在滑行的過程中當經過純區時應適當減慢速度學會發現純點的位置,但不需要停下來。
八步練習的目的在于,熟練的體會弦軸的滑動摩擦,使調律過程中的運扳動作始終保持連貫,因此我們聽到的拍音變化也就是一條連貫的變化曲線,如果運扳頓挫那么拍音變化也就不是線性變化了,會對拍速的追蹤造成困難,乃至出現聽覺“失速”的情況,不利于提高調律的精度與效率。
3、“預判性”的訓練
能夠對扳手運動與聽覺進行控制后,手與耳的協調必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此還不能很好的調到純點,之前的練習只能發現純點,但要想在純點上做精確的停留,就要學會“剎車”,專業上稱此技術為純點預判性練習。在實踐中通過上述兩項練習后,基本能夠找到純點并可慢慢嘗試去做純點的停留,但純點的精度往往不太高。舉個例子,汽車駕駛技術中有一項叫定點停車,如果我們想讓車子準確的停在線上首先要學會控制車速逐漸變慢,并且依據車速與參照物的分析去選擇剎車點并且慢慢剎車到位不能急停位置才能精確。那么調律運扳動作中也是如此,純點的停留不能“急剎車”,我們必須通過速度的變化選擇開始“剎車”的位置,并逐漸減速直至拍速為零,即可完成動作。究竟什么時候開始“剎車”呢?這個點的選擇尤其重要,這也就是學習“擊鍵層次”中的擊鍵力度轉化點。做到預判最重要要根據聽覺追蹤的拍速來判斷,一般來說當拍音速度減慢到每秒一拍左右時(相對而言,各音區稍稍不同)即可開始預判純點了。
4. 應用雙重“擊鍵層次”調音
有了以上三點的基本練習,就可以開始嘗試練習擊鍵層次了。鋼琴音樂上的彈奏音量級變化一般從ffff到pppp之間,大概有十二種的變化,但在鋼琴調律中常用的擊鍵音量一般可分為輕擊、重擊與測試重擊幾種。另外,有個別調律技法會使用“暴擊”的方式,筆者一般不太推薦,因為“暴擊”雖然能最大限度的平衡琴弦張力,但其對耳朵的沖擊容易產生疲勞感,并且刺激耳膜不利于追蹤拍音和拍速。因此在調試中我們應該盡量運用輕擊聽拍、重擊靠純,調準后再進行測試重擊的方法即可。
在前期運扳練習中可以體會得到弦軸釘在做軸向運動中必須先克服靜摩擦力才能使其滑動起來,但要保持勻速滑動此時所需克服的滑動摩擦系數小于靜摩擦系數,也就是驅動力要減小,否則弦軸很容因用力過大而快速滑動導致失速的狀況。因此運扳時要注意幾層擊鍵力度的轉換,首先驅動弦軸轉動,然后讓其保持勻速得慢慢滑動,擊鍵力度以聽清即可,擊鍵頻率可以稍微快點,當拍速到達預判點時應使扳手保持一個向下的力量,此時弦軸釘并沒有轉動,但施加在扳手上的力量縮減到剛好頂住扳手即可,這是稍微加大擊鍵力度,并且擊鍵頻率稍微減慢,即可聽到拍音每敲擊一次慢慢變純,直至拍音在整個音值范圍內完全“平直”。應注意擊鍵的力量需要隨著扳手驅動力的轉換而進行變化,回扳調純時一共可以分為五個階段(見表)。
扳手控制
|
擊鍵
|
聽覺
|
|
第一階段
|
推動弦軸并保持勻速運動
|
快速輕敲
|
追蹤拍速變化
|
第二階段
|
保持扳手壓力,弦軸不動
|
加速輕敲
|
發現預判點
|
第三階段
|
保持壓力
|
慢速重擊
|
聽尾音,向純點靠攏直至零拍
|
第四階段
|
松開扳手
|
測試重擊
|
不聽
|
第五階段
|
松開扳手
|
輕敲長按
|
檢查音準與否
|
綜上所述,“擊鍵層次”調律技術理論,是一種以正確的聽覺習慣指導雙手做微量調律的一個細膩的調律手法,其目的是使學習中的調律者更快更好地掌握這門技術,當然決定音準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拉幅的設置、運扳的軸向正確度等,但在初期想要進行有把握的微調并且能夠操控自如,就應對聽覺、運扳、擊鍵等方面進行科學有效的訓練,從而養成好的配合節奏,達到最終的調律效果。筆者希望通過本文能對廣大調律學習者提供一種科學高效的調律手法,亦相信通過同行們的探索與共同努力,我們的鋼琴調律的教學與研究水平亦將得以不斷地提高,更好地促進鋼琴調律人才的培養事業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