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調律時的擊鍵,有兩個要領:一是擊鍵的頻度(即快慢);二是擊鍵的力度。分述如下:
1. 擊鍵速度
眾所周知,鋼琴的聲音是鼓狀音,擊鍵速度過慢,則調律速度會較慢,且聽辨拍音的難度相應加大;若以適度的頻率連續擊鍵,使發音趨向于連續不斷的長音,會為音準的判斷帶來方便。扳子的運轉以使弦軸柔性滑動旋轉為最佳。這正是弦樂器比打擊樂器調音容易的原因。
連續擊鍵如同提琴的運弓,使琴音連續不斷發出,再配合弦軸的滑動旋轉,使音高的變化成為清晰可聽辨的滑音曲線,能使拍音的聽辨變得很容易。由于低音弦的音量衰減較慢,擊鍵速度應相應減慢。高音區聲音短促,擊鍵速度應適當加快。擊鍵速度還與音準程度有關。音準差得較多時,擊鍵速度加快;音準逐漸接近準確,擊鍵速度逐時降低。確認音已調準時,則需用較重的長音進行拍音的聽辨。
調律師的擊鍵有多方面意義:a.擊鍵使弦發音,從而判斷音準;b.擊鍵使琴弦振動,有利于將琴弦的有效振動部分與無效振動部分的張力趨向統一。琴弦張緊的過程中,整條琴弦要通過4個不同角度的曲折點:壓弦條、弦枕、弦馬上駁釘、弦馬下駁釘。琴弦雖然經過4個曲折點,但其張力是一致的。在調音時,新的張力必然打破原有整條弦的張力平衡,多數情況下(在提升音高時)壓弦條以上部分張力略大于有效振動部分(運轉扳子的技巧不純熟者除外),而弦馬駁釘以下部分的弦段的張力小于有效振動弦段。其中,4個曲折點細分為5段琴弦,理論上張力均不一致,但經過適當較重度的擊鍵,就能促使琴弦張力在瞬間得到統一,演奏使用時才能不跑調。
2. 擊鍵手法
很多人認為,取坐姿調律,右手擊鍵必然象切菜一樣‘剁琴鍵’,且黑鍵就無能為力了。是否注意到鋼琴演奏,他們坐在那里是如何去剁琴鍵的?可見,剁琴鍵不是取坐姿的必然產物。鋼琴演奏的技巧,要求手指的第1、2、3關節撐住,使手掌呈弧形,手腕、小臂、大臂放松,把手臂的力量運用到指尖上去,如此彈鍵聲音才能結實。同樣的鍵盤樂器,手風琴、電子琴就不是這種要求。這與鋼琴的鍵如同蹺蹺板的結構有關。學會彈鋼琴是很難的,因為那需要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及運指如飛的靈活與速度。但是我們調律師僅學會用彈琴的力度去擊鍵,則并非是難事。取坐姿以右手擊鍵與演奏姿勢相同,是最好的擊鍵方法之一。
擊鍵的重度也不是不變的,當音準差得多時擊鍵速度快些,接近準確時重些、慢些,促使琴弦張力統一,音準穩定就會好得多。
在調八度音時,右手擊鍵,小指力量較弱(經訓練可改變),可以用4、5指同時擊鍵(如果手不太小的話),以改善高八度音擊鍵力度不夠的狀況;且同時注意在高八度單弦調好后,重力彈兩下,再聽一下八度,確認是否八度準確,然后再往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