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號句曲山人,青年時自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又稱“端靖世子”,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有“律圣”之稱)、歷學家、音樂家。
朱載堉出生于懷慶(今河南沁陽),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明成祖朱棣的第八世孫,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七代孫,鄭藩王族嫡世。早年即從外舅祖何瑭學習天文、算術等學問,因不平其父獲罪被關,筑室獨處十九年,直到1567年,其父被赦免,他才愿意入宮。
1591年,鄭王朱厚烷去世,作為長子的朱載堉本該繼承王位,他卻七疏讓國,辭爵歸里,潛心著書。
其著作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嘉量算經》、《律呂精義》、《律歷融通》、《算學新說》、《瑟譜》等。
生平經歷
朱載堉,生于懷慶府河內縣(今河南省沁陽市),是明太祖元璋九世孫,明仁宗的第六代孫,鄭藩王族嫡世,明代著名的律學家、歷學家、音樂家。其父鄭恭王朱厚烷能書善文,精通音律樂譜。載堉自幼深受影響, 喜歡音樂、 數學,聰明過人。載堉的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圣人”。因此,朱載堉和郭沫若一起被列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年僅10歲的載堉就攻讀《尚書盤庚》等史書,并封為世子, 成為鄭王的繼承人。
朱載堉雖然貴為鄭藩王子,但他的生活道路并不平坦,這與他父親朱厚烷的經歷有關。朱厚烷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五世孫,襲父封爵,為鄭恭王。他生活樸素,為人剛直,朱厚烷被囚禁時,朱載堉剛十五歲,他“痛父非罪見系,筑土室宮門外,席藁獨處者十九年,厚烷還邸,始入宮,朱厚烷冤案平反,次年,朱載堉結束了“席藁獨處”的生活,重回宮中。
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朱厚烷病逝,載堉為世子,本可承繼王位,但他上書皇帝,甘愿放棄。有司認為,“載堉雖深執讓節,然嗣鄭王已三世,無中更理,宜以載堉子翊錫嗣。”即使如此,載堉也不答應,他“累疏懇辭”,執意讓爵,從他父親卒年起,直到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經十五年七疏之后,神宗皇帝才予以允準,“以祐橏之孫載璽嗣,而令載堉及翊錫以世子世孫祿終其身,子孫仍封東垣王。”讓爵之后,他自稱道人,遷居。
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四月初六日,朱載堉病逝,終年76歲,葬九峰山之原,賜號“端清”。
《明史》本傳說他“篤學有至性”。在“席藁獨處”期間,他潛心著述;在恢復了世子身份以后,他仍然以學問為主,務益著書,從而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著作。
主要成就
據《明史藝文志》載,朱載堉的一生共著有《樂律全書》四十卷、《嘉量算經》三卷、《律歷融通》四卷、《音義》一卷、《萬年歷》一卷、《萬年歷備考》二卷、《歷學新說》二卷等(戴念祖先生在其《朱載堉———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巨星》一書中說《明史》記載有誤,《律歷融通》、《音義》等書均包含在《樂律全書》之中),內容涉及音樂、天文、歷法、數學、舞蹈、文學等,是一個可以與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徐霞客齊名的重量級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大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他多達百萬字的著述中,尤以《樂律全書》最為著名。
英人李約瑟博士說這本書出版于萬歷三十八年前后,但是早在萬歷十二年他就已經證明了勻律音階的音程可以取為二的十二次方根(即十二平均律),比歐洲人提前了數十年。這一發現徹底解決了困擾人們千年的難題,是音樂史上的重大事件。現代樂器的制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來定音的。十二平均律理論被傳教士帶到了西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王子朱載堉也隨之享譽歐洲。在《朱載堉———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巨星》一書中,戴念祖先生引用了德國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的一段話:“在中國人中,據說有一個王子叫載堉的,他在舊派音樂家的大反對中,倡導七聲音階。把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以及變調的方法,也是這個有天才和技巧的國家發明的。”
歐洲人在贊嘆并實踐朱載堉的發明,而在朱載堉的故鄉中國,他的創造被束之高閣。在沉睡了四百多年之后,盡管朱載堉被重新認識和研究,但他仍然躺在學者的書房里。翻開任何一本歷史教科書,無論是小學的或是中學的,很容易看到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徐霞客的成就,而卻難發現朱載堉的名字。正如李約瑟博士所說:“這真是不可思議的諷刺” 。
文學
朱載堉寫的散曲膾炙人口,散曲集《醒世詞》存小令73首,具有強烈的批判現實主義色彩。
《誦子令?驢兒樣》、《山坡羊?富不可交》、《山坡羊》、《黃鶯兒》、《七律?嘆人敬富》、《山坡羊?十不足》、《黃鶯兒?戒得志》、《黃鶯兒?窮而乍富》
藝術
音律
朱載堉對文藝的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十二平均律。此理論被廣泛應用在世界各國的鍵盤樂器上,包括鋼琴 ,故朱載堉被譽為“鋼琴理論的鼻祖”。
朱載堉用橫跨81檔的特大算盤,進行開平方、開立方81檔的特大算盤的計算,提出了“異徑管說”,并以此為據,設計并制造出弦準和律管。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使這十二個鍵的每相鄰兩鍵音律的增幅或減幅相等。對這個音樂領域遺留了一千多年的學術難題,朱載堉經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究,終于以他的十二平均律之說解決了。或許音樂上的這種專業詞匯讓人費解,那么讓量化一下:世界上已知的十有八九的樂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礎上完成的,它被西方普遍認為是“標準調音”、“標準的西方音律”。
17世紀,朱載堉研究出的十二平均律的關鍵數據———“根號2開12次方”被傳教士通過絲綢之路帶到了西方,巴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根據它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鋼琴。如果把巴赫稱為鋼琴之父的話,朱載堉便可以稱為鋼琴之祖了。如果沒有十二平均律,帕瓦羅蒂的《我的太陽》就沒法演唱,因為此曲里面有轉兩個八度的音。中國著名的律學專家黃翔鵬先生說:“十二平均律不是一個單項的科研成果,而是涉及古代計量科學、數學、物理學中的音樂聲學,縱貫中國樂律學史,旁及天文歷算并密切相關于音樂藝術實踐的、博大精深的成果。” 十二平均律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
在中國古代音律學發展過程中,如何能夠實現樂曲演奏中的旋宮轉調,歷代都有學者孜孜不倦進行探索,但是迄朱載堉時無人登上成功的峰頂,只有朱載堉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為創建十二平均律,需要解決圍繞這一難題的一系列學術課題,首先要找到計算十二平均律的數學方法。朱載堉應用自制的八十一檔雙排大算盤,開平方、開立方求出十二平均律的參數,詳盡程度超過我國古代的數學專著,計算結果精確程度達二十五位有效數字。
臺灣學者陳萬鼐先生說:“開方的方法既非朱載堉所發明,精于打算盤也無所謂學術價值,但他開方開到有效數字達二十五位數,恐怕自古以來的數學家,也只有他是唯一最精確而有耐心的人。
樂器
朱載堉不僅是科學家和音樂家,而且還是樂器制造家,他不滿足于因循舊說,敢于向歷代相傳的律制理論提出疑問,另立新說,以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研究,精心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樂器——弦準,把十二平均律的理論推廣到音樂實踐中。朱載堉還制作了三十六支銅制律管,每管表示一律。在他的著作中對每律的選材、制作方法、吹奏要求都有詳細的說明,數據極其精密。比利時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館長馬容經過一二十年的研究,復制了其中的兩支律管,他說: “這樣偉大的發明,只有聰明的中國人才能做到。”
舞學
首創“舞學”,為舞學制定了大綱,奠定了理論基礎,繪制大量舞譜和舞圖。他的“天下太平”字舞譜,也為今天的團體操開創了先河。 朱載堉又提出較為系統的音樂教學體系,他的集體教唱、樂器伴唱、識譜學唱,在我們今天的音樂教學中仍被廣泛應用。
舞蹈
山王莊“高抬火轎”的歷史可追溯到唐宋時期,當地居民自古以來就有踩高蹺、抬花轎鬧新春的習俗。這種習俗在明代得到了脫胎換骨的發展。當時,鄭王世子朱載堉七疏辭爵后隱居在丹水河畔的九峰山下著書立說,萬善古鎮自然是他經常游歷的地方。世子十分同情被稱為“下九流”的抬轎夫和嗩吶手等民間藝人,便竭力想為他們爭取地位,大膽地把踩高蹺和抬花轎兩種民間表演藝術結合在一起,精心設計出了踩著高蹺抬花轎的表演形式。
朱載堉的初衷就是要讓人以仰視的角度高看“轎夫”,用藝術的表現手段來提高“轎夫”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隨后,朱載堉又不斷對其改進,將白天表演改為夜間,將花轎改為火轎,把原來的布轎改為紗轎,轎的周圍插上蠟燭,轎頂鑲嵌上能噴射出彩色火焰的龍頭,寓意火旺、財旺,象征著一年里百姓的生活紅紅火火。
除了表演形式的不斷改進外,從內容上也斷豐富。朱載堉把他創作的民間舞蹈廣泛運用到其中,伴奏用的樂器也是他改進后的管子和嗩吶,打擊樂器用的是“金鼓經”中的鼓譜。還把他自己編的“醒世詞”“情理詞”等譜成曲調讓藝人們在表演中演唱。2008年國務院將高抬火轎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科學
數學
朱載堉首創利用珠算進行開平方,研究出了數列等式,在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數列的首項、末項和項數,解決了不同進位制的小數換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計量學
朱載堉對累黍定尺、古代貨幣和度量衡的關系等都有極其細密的調查和實物實驗,特別是關于歷代度量衡制變遷的研究一直影響到今天;他提出了一系列管口校正的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還精確地測定了水銀密度。
天文歷法
開拓了新的領域:朱載堉認為當時的歷法計算每年的長度不是十分精確,經過他的仔細觀測和計算,求出了計算回歸年長度值的公式。在 1986年,專家們用現代高科技的測量手段對朱載堉關于1554年和1581年這兩年的計算結果進行了驗證,驗證發現,朱載堉計算的1554年的長度值與今天計算的僅差17秒鐘,1581年差21秒鐘。這不能不令世人震驚,就連歐美的專家學者都嘖嘖稱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精確計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北緯39°56′,東經116°20′)的人。
主要作品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60年) 《瑟譜》 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 其父朱厚烷復爵,載堉遂復世子冠帶,父子合作撰寫了《操縵》、《旋宮》等譜。
萬歷九年(公元1581年) 《律歷融通》
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 《律學新說》 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 朱載堉“上歷算歲差之法,及所著樂律書,考辨詳確,識者稱之。”(《明史?諸王列傳》)這里提到的“樂律書”,即《律學新說》,而“歷算歲差之法”則包括《律歷融通》四卷、《圣壽萬年歷》二卷、《萬年歷備考》三卷、《音義》一卷。
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 朱載堉獻其新近完成的《律呂精義》一書(包括內篇、外篇)。
萬歷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 著成《算學新書》
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 宗皇帝準奏,終將王爵讓給同族兄弟朱載璽,神宗皇帝旌獎:“載堉懇辭王爵,讓國高風,千古載見,朕嘉尚不已。業有賜敕建坊,彰天潢之美。”
此外,尚有不明撰述年月的《樂學新說》、《靈星小舞譜》、《旋宮合樂譜》、《六代小舞譜》、《小舞鄉樂譜》、《二佾綴兆圖》、《嘉量算經》、《圓方句股圖解》、《律呂質疑辨惑》等。上述著作,大部分都收入他的《樂律全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