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玫的獨特不僅僅在於她堪稱傳奇的經歷,她與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之間的關系更讓人關注。她幾乎每天都會練習這部作品,對它的熟悉程度堪稱了如指掌。今年年初她甚至應邀在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也就是巴赫的埋骨之處演奏這部巨作,如此榮譽落在一位不年輕的中國女鋼琴家頭上出乎意料。
11月15日晚,北京音樂廳的入口處人頭攢動。演奏前播放的關於朱曉玫與《哥德堡變奏曲》的專題紀錄片近乎不食人間煙火,更加凸顯出了這場音樂會的意義。朱曉玫認為,《哥德堡變奏曲》幾乎包含了人類的一切情感,而對於許多聽眾而言,現場欣賞她演奏此曲如同一個儀式。
一位演奏家多年專注於一部作品會達到一種什麼樣的效果?僅僅是在開頭詠嘆調主題時,朱曉玫便給出了答案。她幾乎將音樂的歌唱性推向極致,每一個音的力度和時值似乎都處在最舒適的位置上。在接下來的變奏中,音樂始終保持著鮮明的連續性,朱曉玫將每一個聲部都十分清晰地呈現於觀眾耳邊,並且相互之間留下恰當的張力,音樂的多線條處理得非常有邏輯感。朱曉玫的演奏並沒有在音色的細膩多變上大做文章,這雖然有礙於聆聽的完美,但她總能找到個人最恰當的表達方式。
演奏的高潮在最后兩個變奏中到來,第29和第30變奏讓朱曉玫得以盡情揮灑情感,尤其是第30變奏曲鏗鏘有力的觸鍵和厚實的和弦,很難不讓人感動。在略微停頓之后,作品回歸主旋律,朱曉玫以更為寧靜的力度再次奏響了詠嘆調。
當音樂歸於寧靜,聽眾卻達到了近幾年古典音樂演出所能達到的最高沸點。人們對朱曉玫音樂會的渴求更多的是對一片心靈淨土的向往,因為在她的經歷中,人們看到了傳說中的隱士精神和對藝術的純粹。朱曉玫受到史無前例的追捧和喜愛是必然的,而朝聖一般的“朱曉玫現象”卻是一個偶然。但不論是否喜歡她的演奏,還是為黃牛炒高的票價咋舌,我相信朱曉玫此次國內巡演帶給聽眾的,歸根到底是一種珍貴的藝術精神——甘於寂寞且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