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太熟悉的名字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奧地利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25日晚上,他將與我國著名指揮家、八十高齡的黃曉同先生合作演奏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
如果說5歲能演奏已經是個不簡單的孩子的話,那么5歲能進音樂學院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了。布赫賓德就是這樣一位神童——5歲被維也納音樂學院錄取,成為該院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學生。9歲時他舉辦了自己的第一場公開音樂會,12歲進入了布魯諾·賽德霍夫(BrunoSeid1hofer)大師班,當時班里的同學中還有弗里德里希·古爾達。20歲時他在貝多芬與范·克萊本鋼琴比賽上過關斬將,得到了兩個第一的桂冠。
布赫賓德同時也喜歡室內樂,合作過的伙伴包括小提琴家約瑟夫·蘇克和大提琴家亞諾斯·斯塔克。錄音方面,ORFEO,EMI和日本天龍公司都出版過他的唱片。今年已經六十多歲的布赫賓德在國際上被譽為是一位詮釋德奧作品的專家,尤其對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造詣頗深。
布赫賓德利用時間的能力相當驚人,自稱能在一個白天做24小時的事——左手做一樁事時,右手在做另一樁事。但這并非指彈鋼琴,而是指他的驚人精力以及辦事的效率與行事的果斷。恰恰相反,對于其他鋼琴家標榜的一天練琴六小時甚至更多,布赫賓德則嗤之以鼻:我才不會呆在鋼琴邊六小時。只有在自己能融入一部作品時我才會像對待一場音樂會般聚精會神地練。這樣,半個小時就足夠了。我不做單純操練手指的運動。這樣的話,還不如讀一本書去。
談到他所認為最幸福的事,竟然是自己從來就沒有引起過轟動。因為在布赫賓德看來,一個鋼琴家,尤其是年輕鋼琴家,若是名震四方,那是再危險不過的事情了。他的理由是:輝煌不會來第二次。巔峰過后可能就是下坡路,不如老老實實,一步一步地在藝術的臺階上登高。細水長流,永無終止的進步才是一個藝術家應該享有的樂趣。臺階何時會終止,是他不愿意過早知道的事情。這么看來,布赫賓德真是一位低調而內蘊深厚的大師。下周,這位不愿意引起轟動的奧地利鋼琴家將在上海音樂廳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