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薩,這位曾在肖邦、利茲和范·克萊本三大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的鋼琴演奏家,以飽滿的情緒和無可挑剔的琴技,再現(xiàn)了肖邦的浪漫和貝多芬的激情。
相比郎朗在舞臺上的老成豪放,李云迪溫文儒雅氣質(zhì),32歲的陳薩的指尖流露出重慶女孩性格中的堅定和果敢,技術精妙一如水般無痕,音樂清澈透明。和李云迪一樣,陳薩也來自重慶,同樣師從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并年少成名。
成渝線架起琴童之路
陳薩至今記得當年每周往返成渝鐵路,時常碰到好心人,幫母女倆補票,爭取臥鋪票。回首這樣的辛苦,陳薩記憶里留存更多的是對恩師但昭義的感謝。
陳薩出身在藝術家庭,母親跳芭蕾,父親吹圓號。小時候無意間看到父親團里的阿姨彈鋼琴,原本學小提琴的她,鬧著改學鋼琴。父母沒怪她三心二意,反而湊錢給她買了鋼琴。兩年后,年僅9歲的她,憑借良好的樂感成功拜師川音鋼琴系教授但昭義。
那時候,陳薩一家住在重慶,但昭義在成都。我和媽媽每周都要坐12個小時的夜行火車到成都。搖搖晃晃一晚上,不但睡不好覺,有時候碰到節(jié)假日火車擠,還只能坐在車廂的地上。
陳薩記得,10歲參加全國少年鋼琴邀請賽,獲少年組第1名。13歲,奪得珠江杯全國少年鋼琴邀請賽專業(yè)組第一名。年少的陳薩,渴望獲得肯定。然而,但昭義在隨后的課堂上,對此只字未提。情緒不佳的陳薩耍起了性子,結果被但老師勒令回去反省。
委屈得痛哭流涕的陳薩賭氣不學了,卻被父母逼回成都。幾天后,但昭義給弟子寫了一封信,告訴她驕兵必敗。陳薩笑稱,這四個字她從此銘記,也讓我知道,一生遇到一位好老師多么重要!
此后,無論陳薩得了什么獎,獎杯都被鎖在柜子里,她不再為了功利去比賽,而只注重比賽中的積累。1994年,15歲的陳薩榮獲首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
不喜歡被稱鋼琴公主我一直覺得自己有一種使命感,每有一分成績,就可以改變外國人對中國人至今有些片面的看法。近年,陳薩主要在世界各地演出,肯尼迪藝術中心、悉尼歌劇院等留下了她的琴聲。她幾乎從不商業(yè)代言,每天堅持至少三四個小時練琴。
陳薩,白皙的臉上是一雙美麗而聰慧的眼睛。但是她不喜歡被稱為鋼琴公主,我的鋼琴之路一點都不夢幻,也不喜歡扮公主的高貴。如果可以選擇,我愿意做一個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去做一個中國文化的使者;用我的體驗和感悟,啟發(fā)樂迷們感知音樂之美。
1996年,陳薩向國際鋼琴舞臺邁出了她的第一步。當時已隨但昭義前往深圳學習的她,在當年6月參加了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一舉奪得第四名,成為該項賽事上獲獎的首位中國人。于是,陳薩獲得了倫敦喬凱音樂學院獎學金,進入該校學習并獲得演奏碩士文憑。隨后,又就讀于德國著名的漢諾威音樂學院。
2000年10月,陳薩再次出擊,在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上獲得第四名。2005年,她再次在第十二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水晶大獎,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在三大頂尖鋼琴比賽中均獲獎的鋼琴家。
2007年夏天,陳薩應邀在日內(nèi)瓦聯(lián)合國總部萬國宮為100多個國家的外交使節(jié)演出。在返場的時候,她用英文流利地告訴大家,《平湖秋月》里的月亮通常意味著中國人對于團圓、和平的愛好。
陳薩說,中國古典音樂也曾留下不朽的樂章,我希望通過音樂的窗口,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讓中國的古典音樂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