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鋼琴演奏大師傅聰,做客南山保利藝術講堂,與深圳的樂迷、媒體記者及鋼琴師生約120人對話交流。據悉,這是傅聰近10年來在國內首次與眾多樂迷近距離交流。筆者與深圳電臺飛揚971節目主持人丁翼,有幸獲邀代表樂迷與大師對話。
78歲的傅聰大師精神矍鑠,興致頗高,談及對音樂的感悟和將于4月1日在保利藝術劇院上演的曲目,直抒胸臆,見解獨特。他在談話中體現的對大師作品的敬畏和對每場演出追求完美的負責精神,深深感動了在場的聽眾。
斯卡拉蒂,我喜歡得不得了
談及這次曲目,他說,去年11月在深圳音樂廳演奏過,但那次他不太滿意,這次希望能給聽眾更好的享受。他說:斯卡拉蒂我一直很喜歡,雖然以前錄過一套32首,但很多年沒碰了,最近才又拿起來,而且喜歡得不得了。這次彈六首,下次可能會彈20首。在回答如何從斯卡拉蒂500多首奏鳴曲中選擇時,他表示,我選擇的標準與一般人不同。我從他的特殊的和聲、性格等方面去選擇。這六首都是其他人很少選的。例如,第二組第二首,那個和聲你想像不出來是18世紀的作品,有點現代味道。第五首有點悲劇性,而第六首就像斗牛士那樣充滿激情。我選曲目,就是想把作曲家的特殊世界呈現給大家。
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才是最好的
大師這10多年的音樂會,幾乎不碰貝多芬的奏鳴曲。但這次他將貝多芬的《第十五奏鳴曲》(田園)作為上半場的重頭戲。他說:我覺得貝多芬對我來說是很艱難的一個作曲家。我想他對很多人都是很難的,就看你怎么去看待?;旧险f,貝多芬的鋼琴曲,就像一個交響曲,很復雜的。我喜歡貝多芬的交響曲《田園》,喜歡他的《小提琴協奏曲》,還喜歡他的《第四鋼琴協奏曲》,總之我喜歡詩意的貝多芬作品,而不一定是他那些慷慨激昂的作品。貝多芬非常喜歡自然,這個奏鳴曲與田園交響曲有相通的地方,如最后一章的節奏和速度都和田園交響曲完全一樣。這里面有農民的舞蹈和對上帝的感恩。
在回答為何最喜歡貝多芬第四而非第五鋼琴協奏曲時,大師給出了獨特的見解:把第五鋼琴協奏曲說成最好或‘五大’(指所謂五大鋼琴協奏曲),都是一些人為了熱鬧或一種效果列出來的。任何一個有修養的鋼琴家,純音樂家,他們肯定會告訴你,第四最好。
我寧肯彈獨奏,協奏曲需要很多條件
很多樂迷都注意到,傅聰這10多年來除了與澳門樂團合作過一次外,從不演奏協奏曲。而他年輕時在海外卻經常演奏協奏曲,改革開放初期也曾回國與內地樂團合作演奏過協奏曲,涉及肖邦、莫扎特和貝多芬等人的作品。他回應說:我寧肯自己彈獨奏。彈協奏曲需要很多條件,樂隊和指揮都要能夠配合默契。到了我這個年齡,我更喜歡獨奏,好壞都由我個人負責(笑)。如果各方面有這個機緣,也不是不可以嘗試一下。私下里,筆者曾就此話題與傅聰的經紀人交談,她說這個她也有責任,爭取近年找機會。筆者還向她推薦了深圳交響樂團。
我永遠是音樂的奴隸
說起音樂個性,他認為,音樂都是有道理的,不能亂自由。我彈鋼琴,從一開始就是自由的,但一直牢記,絕對不能喧賓奪主。一個有個性的音樂家,在解釋以前的大藝術家時,肯定會有自己的印記。但不要忘記,這些偉大的作曲家像圣經一樣神圣。雖然不可避免會有個人印記,但我必須為作品服務。我們永遠應該是音樂的奴隸而非音樂的主人。有些年輕鋼琴家,好像就是想當音樂的主人,隨心所欲,好像就是有個性,這其實是對藝術的褻瀆。我為什么對音樂永遠都是戰戰兢兢?因為我覺得我永遠都達不到作曲大師們想要的境界。
大藝術家要講趣味
談到為何選有點古怪的李斯特的《第123首彼得拉克十四行詩》而非他更著名的第104首時,傅聰說:選這個作品是因為去年是李斯特年。李斯特的大作品是他的奏鳴曲和協奏曲,我基本上很少彈李斯特的作品,因為我不覺得他是最高級別的鋼琴大師。他創造了很多鋼琴上輝煌的效果,但在鋼琴音樂上的貢獻,他是不可以和肖邦比的,如肖邦的和聲,他的對位,他的美學特別是他的taste(趣味)。大藝術家的趣味太重要了。有些人才能高得不得了,但趣味低俗,對我來說就不成為藝術家。李斯特的趣味與肖邦比,就俗不可耐了。肖邦追求完美,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李斯特很有眼光,非常樂于助人。
舒伯特的《慢板》很了不起
這次曲目中有舒伯特的作品,包括《匈牙利旋律》和《慢板》。在回答《匈牙利旋律》似乎匈牙利味道不足時,傅聰說:很多人喜歡給作品貼標簽,提到匈牙利作品就想到吉卜賽音樂。那是李斯特的匈牙利味道。巴托克的作品就不一樣,其實他的作品才體現了真正的匈牙利音樂。他補充道:其實我以前不彈舒伯特,但多年前我的老朋友阿格里奇在拼命彈舒伯特,我才突然覺得舒伯特的音樂真好。像這次的《慢板》,是他十六七歲時寫的,寫得非常好,很深刻,天才是沒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