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交貝多芬大全系列音樂會重頭戲,90后鋼琴新秀、2009年范·克萊本大賽金獎得主張昊辰近日攜手上海交響樂團,在青年指揮家黃屹的執棒下,為申城觀眾獻演了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張昊辰對于這部作品獨到的詮釋讓我們領略到他的超強實力。與此同時,張昊辰還舉行了舉行了樂迷見面會,與一直默默支持、關心他的樂迷朋友暢所欲言,分享他近年來的心路歷程。
雖然已經過去三年多,但是樂迷們還是對張昊辰得獎的經歷津津樂道。關于為何他會選擇范·克萊本比賽,張昊辰說:范·克萊本比賽是國際上最權威的比賽之一,當時我在美國求學,這相當于‘家門口的比賽’,非常近。關鍵是范·克萊本比賽它在之后會為選手提供很多演出的機會,為選手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這是其他比賽所沒有的。而且它的曲目要求上沒有局限性,選擇的余地很大。說起比賽時候的心態,他說,我認為比賽不應該強求得到第幾名,也說不準,其實藝術是沒有統一的標準的。我當時是18歲,是當時最小的參賽者,之前成人比賽我也只參加過一次,幾乎沒有經驗,所以我是抱著謙卑的去鍛煉學習的心態去參加比賽的。得獎后我有幸見到了克萊本大師本人,他對我的贊揚讓我倍受鼓舞。后來我去德州時還去他的家看望過他。
談及和貝多芬的相遇,張昊辰說:我還是三四歲的孩童時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的音樂,是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開頭,它給我印象非常深刻。小的時候聽了很多莫扎特,從出生就開始聽了,所以聽到貝多芬感覺特別不一樣。他那種精神和力量,當時給我感覺很震撼。第一次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是四歲彈《致愛麗絲》,我相信很多琴童都有這樣的印象,這是貝多芬最耳熟能詳的作品之一,那當然又跟《命運交響曲》的感覺不一樣,現在回頭再看自己四歲時候彈《致愛麗絲》的視頻,覺得非常可愛。
不同音樂在不同情境下出來效果不一樣。張昊辰坦言: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我三年前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演過一次,但是為了演出而學的這首曲子,學的時間并不長。就貝多芬來講,這是一首非常個人的曲子,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例如他是用很輕鋼琴獨奏來開始樂曲,這在貝多芬的時代是破天荒的,我認為貝多芬這么寫,是他想表達個人的東西。不過對于貝多芬的作品我不想妄加論斷。我覺得這部作品的第一、第二樂章都很難,很難表達出貝多芬的原意,我希望以后有機會再靜下心來慢慢挖掘這部作品。雖然張昊辰還相對年輕,但他也試圖通過這部作品了解貝多芬的內心,人性化的作品在人性上總歸有相通指出,我從試圖貼近作曲家的內心,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