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的Seraphim將安妮·菲舍爾的兩張名版合在一起,年代雖早,但音響效果極好,聲音有厚度有層次,鋼琴的顆粒結實飽滿。菲舍爾雖為女性,卻有著恢宏的力度和敏感的指法變化,她的觸鍵輕柔而晶瑩,于了無痕跡中講求色彩的轉換。
同樣是女鋼琴家,哈絲姬爾的境界似乎更高一些,她沒有十分講究細節,以局部的精美取勝,而是將情緒升華,透過源源不斷的情感推動,將音樂的能量點點積聚。哈絲姬爾是使莫扎特音樂重新歸于莊嚴形態及戲劇結構的代表人物。她重新制定了演奏莫扎特的標準,從精神,到情緒,到具體風格體現,哈絲姬爾都取得可以借鑒的經驗。PHILIPS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系列將哈絲姬爾第一集全部選為莫扎特協奏曲,分別為第十三、二十、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七,算是精華薈萃,只可惜漏掉第二十一。
古爾達與阿巴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的四部協奏曲是任何一位莫扎特熱愛者必有之物。古爾達所代表的正是非常高調的維也納趣味,具體表現在他身上則是特立獨行和情緒多變,古爾達如果在演奏時傾盡全力,往往會顯得主觀化,但他的眾多名演都是這種極度主觀催生出來的。他的莫扎特很難說符合原意,但獨有的結構設計以及表面上咄咄逼人的霸道卻具有權威的說服力。古爾達的戲劇性處理也往往顯得詭異而神秘,他有時還放肆得出格,經常在演奏中如游戲般地加入自己寫的裝飾奏,有時又矜持得冷冰冰,該浪漫的地方平鋪直敘,面無表情地一筆帶過。
不可忽略另一位老大師的珍貴版本,他代表的是德國的詩意與美感,完全不同于維也納明快與甜美。演奏貝多芬的權威肯普夫在詮釋莫扎特晚期協奏曲時,免不了受貝多芬風格影響。他的演奏既有雕塑感又有建筑感,于首樂章呈現出俯臨天下的帝王之氣,慢樂章則自然散發出貴族的清逸之氣。肯普夫的技巧沒問題,修養更是鋼琴家中的翹楚,他的莫扎特第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七集浪漫、雄渾、溫情、孤高、詩意、寄情于一體,是我們領略莫扎特鋼琴藝術時不可不聽的重要版本。畫廊版收入的是第二十三和二十四,原版大師加入第八,日本版多出第二十七。
DG原版大師將第二十七與雙鋼琴協奏曲(K.365)放在一張,前者由吉列爾斯演奏,后者是他與女兒海倫合奏。吉列爾斯演奏莫扎特雖傾向于古典風格,卻能自成一家,講究宏大而勻稱的布局,前后節奏步調的一致性,對音響及力量的控制不動聲色,每一個句子出來都渾然天成,但內在的生命力源源不斷,為表面平靜的音樂發展提供深厚的支持。吉列爾斯與女兒海倫合作的雙鋼琴協奏曲清新而美妙,猶如陽光灑進院落,燦爛的金輝賞心悅目,這正是音樂中最美妙的意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