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取得經濟的巨大發展的同時,早在2003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文化立市的發展戰略,提出建設兩城一都(即鋼琴之城、圖書館之城和設計之都),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文化事業。近日,第三屆深圳鋼琴公開賽經過4天角逐完滿落幕,來自全國各地的572名選手展示了技藝,最終趙鷗、黃煜軒等10余位選手分獲各個組別的第一名。在頒獎典禮前,本報記者采訪了本屆大賽的音樂總監、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聽聽這位因培育出李云迪、陳薩、張昊辰等鋼琴巨子而被大家熟知的冠軍教練講講深圳的鋼琴教育之路,鋼琴之城的建設之路。
《中國經濟時報》:深圳鋼琴公開賽進行到第三屆了,請問和以往兩屆有什么不同,今年有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亮點?
但昭義:
今年的鋼琴公開賽進一步彰顯出立足深圳,輻射全國的效應,上一屆比賽只有7個省市的選手參加,今年則吸引了全國30多個省市、地區的優秀選手,覆蓋面更廣。同時,今年選手的整體水準有所提高,表現內容也更為豐富,有不少鋼琴苗子在比賽中嶄露頭角。評委總體都認為有兩個選手不論是從鋼琴的演奏到情緒的演繹都很到位,他們已經被深圳藝術學院錄取了,不過他們現在還不知道。
《中國經濟時報》:深圳十年前就提出了打造鋼琴之城的計劃,您一直都是參與者,您認為深圳在這方面有哪些優勢?像廈門鼓浪嶼一直以來因鋼琴普及率全國第一被稱為鋼琴之島,深圳建設鋼琴之城有哪些衡量標準沒有?
但昭義
鋼琴之城的提出轉眼十年了,目前,深圳全市擁有鋼琴超過10萬臺,鋼琴的家庭普及率位居全國前列,已有各類琴行200多家,每年參加鋼琴考級的有7000多人。一方面深圳對文化藝術的尊重和對鋼琴教育的扶持,另一方面深圳鋼琴教育師資力量也在不斷壯大。
關于衡量標準,深圳市文體旅游局已經在編纂鋼琴之城建設情況的資料,里面會有一套詳細衡量標準的介紹,這些工作還是很有必要的。
中國經濟時報》:您認為深圳還需要做哪些努力,要實現鋼琴之城的目標還需要多久?
但昭義:
我們要在鋼琴之城構建一些支柱,充實一些內容,這就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而且通過這些工作讓國內乃至國際認可,才能在世界上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鋼琴之城。另外,在鋼琴歷史的陳列、鋼琴發展300年文獻的整理、樂器發展的陳列等方面還需要加強。在市民的普及方面,也是我們現在做的,把業余教育、專業教育和大賽活動三結合起來,三位一體的綜合推動。
《中國經濟時報》:國際上有沒有做的比較好的城市值得我們借鑒?我們需要哪些創新?
但昭義:
深圳的鋼琴產量不小,但是沒有享譽海外的品牌。而日本的濱松在鋼琴界很有名,有YAMAHA和kawai兩個著名品牌,他們的生產量在全世界占有很大比例。我們現在做了努力,除了企業在自主研發上下工夫,我們鋼琴協會在希望通過舉辦一些賽事來擴大鋼琴的影響力,按期舉行的比賽可以培養人、選拔人,同時向大眾傳播鋼琴知識。
《中國經濟時報》:那么您認為鋼琴之城的建設現在到了哪個階段了?
但昭義
我覺得深圳雖然已經起步了,不過真的是任重而道遠,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政府和全體市民為此作出艱苦的努力,往這個方向、目標切切實實的行動,我們才能夠打造一個真正的鋼琴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