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樂器的發展與鋼琴音樂創作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每一時代鋼琴音樂的成就都與鋼琴樂器的發展緊密聯系著。追溯鋼琴樂器發展的歷史,能夠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鋼琴音樂作品的發展脈絡,從而有益于我們準確地演繹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鋼琴藝術作品。
擊弦古鋼琴和撥弦古鋼琴是流行于十五至十八世紀西方音樂世界的早期鍵盤樂器,是現代鋼琴的前身。與今天的鋼琴相比,人們稱它們為“古鋼琴”。擊弦古鋼琴又叫楔槌鍵琴,在所有西方古樂器中是鍵盤及弦鳴樂器中最簡單同時又是最微妙敏感和極富表情的。
擊弦古鋼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紀。早在1404年的一首名為《戀詩歌手的規則》的詩歌中就提到了它。1425年德國西北部一個叫名頓的地方,在祭壇背后的雕畫中有它的圖像。約1440年。在阿勞特的手稿及德國音樂家菲爾東的論著《音樂精義》里,有它的結構圖示和說明。現存的最早的擊弦古鋼琴,制造于1537年,保存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里;另一架琴是1543由多美尼科制造,現存在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的樂器博物館里。
與擊弦古鋼琴同時代的另一類古鋼琴就是上面提到的撥弦古鋼琴,它又被稱為羽管鍵琴。這類樂器由一個很大的家族組成,它們的形制不一,名稱也很多。撥弦古鋼琴有許多歷史記載。最早的撥弦古鋼琴是1397年在意大利東北部城市帕度亞,由一個名叫赫爾曼的手工匠人制造的。
在制造原理方面,擊弦古鋼琴是根據測弦器的原理發展而成的。其發聲機構主要由琴碼、弦軸、琴弦、齒軌、楔槌、全弦固定制音結、銷釘、琴鍵、平衡軌等部分組成。其中,全弦固定制音結是擊弦古鋼琴的制音裝置。這種制音結是用布條編織并固定在每一根琴弦上。由于制音結的作用,使得擊弦古鋼琴無論怎樣擊弦,琴弦都不是全段都發音的。
擊弦古鋼琴的發音特點在于:若要使琴弦發音,就必須使全弦固定制音結與琴弦之間被隔斷才能完成。而根據其構造,如要隔斷全弦固定制音結,琴弦就被分隔成為發音和不發音的兩段。只有不包含制音結的那段才能發音。因此,為了完成發音的過程,就必須借助楔槌這一發音工具。在楔槌敲擊琴弦的瞬間,它首先會楔入琴弦,使得琴弦的一部分與全弦固定制音結之間被隔斷。這時的楔槌同時相當于一個琴碼或品的功能。之后,楔槌又在卡住琴弦的剎那,槌擊琴弦。使琴弦上與制音結相對的那一段發生震動,發出琴音。
羽管鍵類樂器是由撥弦鍵結構的索爾特里琴再加上精巧的鍵盤機構后演化而成的。羽管鍵琴的發聲原理與擊弦古鋼琴完全不同。其發聲機構主要由琴碼、琴弦、頂桿、頂桿滑動桿、低層導軌、琴鍵、琴鍵平衡軌等裝置組成。在頂桿上又有制音器、撥子、舌片、鬃毛彈簧、和樞軸等精細結構。
羽管鍵琴的機械核心是“頂桿”。即一根固定在琴鍵末端的細長木條。在頂桿的上端有一個開口。在開口處的樞軸上安裝著能上下活動的木制舌片。羽管或皮革材質的撥子就固定在舌片上。當琴鍵被按動時。撥子隨頂桿上升而去撥擊琴弦,在撥擊的剎那。制音器打開,使琴弦震動發音。當松開琴鍵時,頂桿下降,順勢而落的撥子迫使舌片繞樞軸向后轉動直到它能通過琴弦。之后,緊貼舌片的鬃毛彈簧將舌片彈回原處。與此同時,位于頂桿上端開口處的制音器也與琴弦發生緊密接觸,在制音的同時,也制止了頂桿的繼續向下滑動。這時,頂桿復歸原位,等待下一次擊鍵。
兩種古鋼琴在使用和演奏風格上是有區別的
在漫長的歷史沿革中,擊弦古鋼琴主要是作為一種音樂教學和學習用的樂器。它具有金屬般的音色。在聲音的變化上具有多樣性,同時,可以非常容易地彈奏出如歌的效果。由于擊弦古鋼琴的音調變化多,許多作曲家發現它對于親切的室內樂是一種得體的樂器。擊弦古鋼琴適于演奏序曲、奏鳴曲、托卡塔和組曲。J·S巴赫于1723年創作的二部和三部《創意曲集》,便是能夠體現擊弦古鋼琴演奏風格的重要文獻,推動了擊弦古鋼琴曲目的創作。適于擊弦古鋼琴演奏的曲目,在結構上通常是兩段體;類型上以歌曲
人們在演奏中對歌唱風的強調以及對力度細微變化的要求 改編曲、小型舞曲、田園曲、回旋曲和練習曲居多;在情緒和風格上強調甜美和柔和。
十七世紀的歐洲,除德國以外的其它國家,特別是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人們更傾向于喜愛羽管鍵類樂器。許多作曲家如D·斯卡拉蒂,亨德爾等,都曾為羽管鍵音樂作曲。巴洛克時期的歐洲,羽管鍵琴不僅作為一種及其普遍的獨奏樂器,而且還被用于在室內樂中彈奏數字低音,以及為歌劇和清唱劇中的宣敘調作伴奏。在法國作曲家創作的音樂中,羽管鍵琴的最佳性能得以完全地、鮮明地體現。法國作曲家的音樂小品極具羽管鍵琴的特色。柔和、輕快而明晰,富有豐富變化的色彩,旋律有大量的裝飾音,對演奏者的鋼琴技巧和藝術趣味要求很高。羽管鍵琴演奏家及作曲家D·斯卡拉蒂發展了雙音、兩手交叉、重復音、超過八度的琶音彈奏技術等等。
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各自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最初的擊弦古鋼琴音域有限,一般不超過二十個琴鍵,音量很弱。重擊琴鍵時,由于琴弦震動幅度過大,造成琴弦過大的張力,導致琴弦發音不準。此外,擊弦古鋼琴的琴弦較短,音域無法擴張,因此,演奏者多半只需用三個手指來演奏。但是,由于它自身特有的構造和發聲原理,使得擊弦古鋼琴具備獨特的音響效果和演奏特色。擊弦古鋼琴在擊弦發力時,由于著力點和震動點都在小巧的琴碼上,因而琴弦的震動幅度極小,發出的音量纖細微弱。但是,又由于擊弦發音的特點,使得手指觸鍵的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鍥槌敲擊的力度,所以,使得擊弦古鋼琴即使在弱力度的音響范圍內也具有非常豐富的強弱變化。
羽管鍵琴則音量較大,聲音色彩明亮。但缺點是,用鍵盤機械通過羽管撥弦,難以實現強弱的音量變化,難以控制音樂的力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得不增加羽管鍵琴構造上的復雜程度。增加頂桿、琴弦和琴鍵的數量。造成的結果是,羽管鍵琴通常有兩層鍵盤和數個音栓,通過轉換鍵盤和調節音栓而使頂桿于琴弦作多種結合,以達到改變力度與音響效果的作用。
總之,兩類古鋼琴所演奏的音樂,由于各自特有的聲音特點,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情緒。它們雖然在音域、音量及演奏技巧上受到自身原理及構造上的限制,但它們特有的音色效果是巴洛克時期歐洲音樂風格特征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