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名為布倫特夫人(Lady Blunt)的小提琴以1590萬美元拍出!這也許更能讓人知道,一架保存完好的古琴,在拍賣會上總是獲得青睞。對于那些想著自己的投資收益能夠水漲船高的人而言,收藏小提琴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Smith花光遺產買樂器
Tim Ingles,作為蘇富比拍賣行樂器藏品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在特定的歲月中所制作出來的樂器,往往在10年之內,身價大漲,價值連城。而據一個在線的拍賣行Tarisio的運行情況來看,樂器拍賣收藏市場還是相當活躍的。
而關于樂器,總有一些永恒的話題。Ingles就指出:在近三百年的時間里,樂器制造業也許是唯一一個沒有進步的行業。因為,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損壞的樂器總是可以相對容易地被修復。
David Rattray,是皇家音樂學院的樂器修理師,他負責照顧著學院內Strads小提琴和其他一批珍貴的樂器,他清楚地哪知道,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愛著這些樂器,而哪些人則是葉公好龍。
在Ingles和其他一些熱心的拍賣人和交易商的幫助下,Rattray正準備在籌劃一個關于慈善音樂晚會的樂器收藏展。而同時皇家音樂學院也發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著名樂器收藏機構Becket Collection 會將自己收藏多年的樂器悉數捐給學院,供其學生學習使用。而Becket Collection 的創始人Elise Becket Smith 也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承認了這一事實。
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位生于美國的大提琴演奏家,花光了家人留給自己的遺產,去購買一些樂器。這些樂器包括18世界至19世紀早期的英國樂器。而這些樂器,每當有人彈奏起來,總覺得讓人有種人琴合一的奇妙感覺。
我發現。Smith說道,18世紀晚期的那些樂器匠人是非常杰出的,可惜他們的作品卻鮮有人問津。因此我才能夠以低價購入這些樂器。而她的這項舉動似乎對于市場也有著一些重要影響,那就是從此之后,這些樂器的價格猛然飆升。談到這里,她似乎有些得意。她回憶著曾經有次讓一個倫敦交易商以她的名義去競拍一件英國產的大提琴,開始出價為3500英鎊,而最終,這個大提琴最終以1萬英鎊的價格出手。
那次我們真是太幸運了,因為那場拍賣會中沒有臺灣人和日本人的影子,不然最終那架大提請也不能被我們收歸囊中。Smith 說道。而Smith 創建Becket Collection的最初動機很簡單,作為啟蒙時代管弦樂團的一名琴手,有一次無意中發現一些藝術學校中,從事古樂器研究的學生竟然沒有一件屬于自己的樂器。
集合投資古琴的游戲
而同時,風險投資人Nigel Brown正在慶祝一個連續成功實施了25年的公益計劃——這個計劃就是允許投資人(或許Brown更習慣地稱之為捐助者)去幫助一些有才能的音樂人實現理想而從中獲利。
他說他的這個計劃來自于賭馬比賽,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在這些計劃中,人們進行投資,價值為5000英鎊至5萬英鎊不等。如果一件樂器價值50萬英鎊,他就將其做成一個50萬份價值為一英鎊的合資計劃進行出售,而每年,這件樂器都會盈利,因此原先投資的那批人會以新的價格購買這個合資計劃。
這樣的做法就使得投資者的利益和原先只是單純的集資購買樂器的收益不一樣,根據Brown的說法,對于每位投資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而這種做法使音樂人Nigel Kennedy和Steven Isserlis 成功地獲得了自己的演奏樂器,而其他30位頂層的弦樂器演奏家也因此獲利。Brown會覺得自己也很有藝術氣質嗎?他笑道當然,對于這樣一個游戲,我是很希望自己也能夠融入其中的。
在在過去的20多年里,這個游戲已經逐漸被一些新一代的富有的藏家(其中有不少來自中國)和一些慈善基金會所掌握。而日本基金會(Nippon Foundation)的領導地位也逐漸被臺灣的遲梅文化基金(Chi Mei Culture Foundation)所取代,和日本基金會一樣,遲梅文化基金也曾經將自己購得的一些樂器無償贈給一些頂級音樂家。而遲梅的初衷就是希望可以將一些資源合理分配,使得真正從事藝術的人可以有所裨益。
但是這個游戲的焦點認識在關注還是這些弦樂器(當然一些珍貴的彈撥樂器也是其考慮的范圍之內,其購買樂器的總合資大約為4萬歐元)。而一些陳舊的木管樂器和一些銅管樂器,或許是因為它們自身難以被修復,或許自身的音質難以有所進步,因此都不在這項游戲考慮的范圍中。
而另一方面 小提琴雜志(The Strad magazine)每個月都會發布一個有關一些舊樂器熱門程度的拍賣報告。但是該雜志的編輯Ariane Todes 指出,之所以現在這些舊樂器價格飆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價無市。她自己曾經購買了一架1757年制造的Sebastian Klotz小提琴,20年前該琴的售價也僅有7000英鎊,而如今卻沒有去升級的計劃了。
而對于那些剛開始從事樂器收藏的新手,她的建議是:我個人感覺去一些有名的交易商中購買樂器要比去拍賣行淘更安全。人們之所以趨向去拍賣行購買樂器是因為人們總覺得自己能以很少價錢購得一件絕世珍品,而人們很可能因此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