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鋼琴家陳思亮
青年鋼琴家陳思亮
搜狐娛樂訊1月16日晚,年僅21歲的青年鋼琴家陳思亮將登臺中山公園音樂堂,為觀眾奉獻巴赫《D大調前奏曲與賦格》,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以及肖邦四首《敘事曲》。陳思亮是90后鋼琴演奏新秀,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曾獲加里-格拉夫曼、巴杜拉-斯柯達等音樂家稱贊。陳思亮11歲時已在美國及世界多個鋼琴比賽中取得第一名,其中包括美國音樂教師協會舉辦的協奏曲比賽第一名和2005年世界鋼琴比賽最高級的總獎。
“音樂帶給我的是像太陽一樣的光芒和熱度”
90后鋼琴演奏新秀陳思亮在海外少年成名,五歲移居美國并開始正式學習鋼琴,師從著名的俄羅斯鋼琴演奏家及鋼琴教育家Anna Balakerskaia博士。陳思亮獨特的演奏風格和藝術氣質贏得了來自世界鋼琴教育演奏業界許多著名專家學者們的高度評價和贊許。談起音樂,陳思亮說:“我熱愛音樂,音樂帶給我的是像太陽一樣的光芒和熱度。在我彈琴的時候,感情會投入,也可能會陷在里面。但總的來說,音樂帶給我的是美好和快樂,有音樂和鋼琴陪伴,我應該是明亮和放松的。鋼琴和音樂確實可以使我迅速忘記不愉快或者不滿意的東西。我小時候經常參加各種比賽,遇到過一些不公正的對待以及來自個人方面的挫折,這些可能別人很當一回事,但是我很快就可以把這些東西忘掉。因為我相信我的琴會一天比一天彈的好。”
以巴赫追求“浪漫之境”
“浪漫之境”是這場音樂會的主題,陳思亮選擇了兩首巴赫的《前奏曲與賦格》作為音樂會開場曲目。關于曲目選擇,陳思亮說:“我記得我第一次聽里赫特彈平均律的錄音,聽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時一下子就驚呆了。那種幻想性是屬于浪漫主義的,但又讓人的心境立刻歸于平靜。巴赫的音樂聽起來悅耳,但難度很大,一個鋼琴家練一輩子都未必能達到滿意。巴赫的音樂可以用‘博大精深’來形容,我在音樂會上演奏兩首我最喜歡的《前奏曲與賦格》也是對自己的另一個要求吧?我喜歡巴赫的音樂,簡單之中充滿了復雜。聽他的音樂永遠不會覺得枯燥。我的每一位鋼琴老師都喜歡給我大量的巴赫作品學習。Matti Raekallio曾經建議我彈全部巴赫的《前奏曲與賦格》,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但是我一直希望有機會整場音樂會彈巴赫的《前奏曲與賦格》。”
“肖邦是我始終寄予情感的作曲家”
本場音樂會中,陳思亮還將演奏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以及肖邦四首《敘事曲》。談起肖邦,陳思亮說:“肖邦是我始終寄予情感的作曲家,我很小的時候便非常喜歡練他的作品。那時我和我媽住在維吉尼亞州的一座山頂上,一住就是六七年。過分的安靜給大腦留出了多余的思考空間。記得有一次和我媽在山腳下的那條小溪撿好看的鵝卵石,小溪一年四季都從西往東流,冬天也流。小溪流淌的聲音讓我聯想到肖邦的一些作品或者他的某個具體樂句。我就讓我媽也聽并且讓我媽猜小河淌水的聲音像肖邦的哪一首鋼琴曲的聲音。晚上練完琴之后躺在床上等待入睡的時候,死一樣的寂靜把我包圍,我的大腦浮現各種各樣的奇思異想,我會想我白天練的肖邦,想象他的的容貌舉止,想象他的喜怒哀樂,想想他和他那個時代音樂家、文學家、詩人、畫家的關系。在我的鋼琴旁邊一直擺放著許多作曲家的照片或畫像,其中有一幅肖邦的畫像照片,非常不容易用語言描述畫像里的肖邦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似乎聚集了人類的所有喜怒哀樂和人間的苦辣酸甜。那就是我心目中的肖邦,他不是很帥很漂亮,他心事很重,滿臉滄桑,很苦的樣子。從他略帶憂郁的目光里隱約看到世界在他眼里的渺小和世間萬物對他的不重要。所以我一彈起肖邦,他的這個樣子就出現在我眼前,有時很真實清晰,有時又有點朦朧虛幻。
陳思亮對于舞臺有著特殊的情感:“1月16日的音樂會對我來說是非常好的一次機會,我和我的家人都很重視這場音樂會。音樂會對我來說就是更增加了練琴的動力,我會好好琢磨這些曲子,一遍一遍的練習,最終我最享受的還是在舞臺上那種四周一片黑色的寂靜,燈光照在我和琴上,這個世界只有我和音樂。無論是貝多芬還是肖邦,是舒伯特還是拉赫馬尼諾夫,我都感覺能夠和他們心意相通,演奏的那一個時刻,他們和我在一起。”